笔文阁

第44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熏肉挂十天左右就能成,到时候你过来拿些回家,送人也好,自家吃也成,尝尝鲜。”
    “好。”
    莫大山抬头看看天色,又看看厨房里面的人,招呼秀桃一块回家。
    方柔送他们到门口,叮嘱他们路上小心,再正常不过的客套话听在莫大山耳中却有了不一样的意味。
    他磨磨蹭蹭,马车好半晌儿不动,磨得方柔没耐心,干脆也不管了,转身回家还关上了院门。
    “无情。”
    莫大山嘀咕一句,确定那扇门不会因为他再开才不情不愿驱马离去。
    ……
    战乱结束后,百废待兴,新帝体谅百姓艰难,经朝会商议,于建朝第十日派八百里加急颁布政令,命各地父母官严格执行。
    赋税减半,三年为期,对于穷苦百姓而言无异于久旱甘霖,举国上下皆道新帝圣明。
    不仅如此,新帝还派出司农监的官员到全国各地走访,教百姓们最新的农事技术,希望能提高兴农政令的收效,尽快恢复国力。
    这本是好事,可政令真正实施了半年,存在的问题才逐渐露出来。
    政令颁布主要是为了扶助百姓,造福百姓,然而全国大部分的田产都在权贵官员以及那些富商地主手中,真正属于百姓的没多少,而且都是些贫瘠旱地,种不了什么东西。
    如此一来,政令推行得再好,成效也只是浮于表面,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百姓努力种地,一年下来勤勤恳恳,租借的好田地需付一半收成给土地的主子,没银子,还得准备一成粮缴纳官府的丁身税,至于自家的一亩三分贫瘠地,产出能正好抵那两成田地税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是以一到收成的时节,百姓们便喜忧参半,心中不舍万分,却又无可奈何。
    秋意渐浓,白昼变得越发短了。
    九月初,苍云县进入了丰收时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百姓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他们挥汗如雨,抢收那些得来不易的稻谷,待收割完,还会让家里的小孩跟在后面捡掉落的零散稻穗,实在捡不起来的,最后也会赶自家鸡鸭过来扫荡一圈,生怕浪费一丁点。
    石柱村西边田垄处。
    莫大山收完最后一捆稻谷坐在田埂上大口大口的喝水,喝得急,水从他的嘴角漏出又顺着身体精壮的肌肉线条滑落,与浸湿裤腰的汗水融为一体,经日光一照,肌肉上便透着些许柔光,引人遐想。
    他放下水壶,半倚靠在成堆的稻谷上,打算歇一会儿,收整一番再运回家。
    “大山,大山!”
    莫大山正放空脑子,忽闻田对面有人大喊,忙抬眼看过去,也不回话,静静等着那人过来。
    “还好你没走,婶子有话问你。”
    来人是同村的牛婶婶,为人老实善良,是个极为亲和的长辈,虽平日里同莫大山交集不多,但人家礼貌客气,莫大山自然也乐意给她脸面,当即便笑道:“婶子请讲。”
    “是这样的。”莫大山应声痛快,反倒令牛婶婶忸怩起来,支支吾吾好一会儿才不好意思问道:“大山啊,你掉地里的谷子一会儿再来捡吗?”
    怕对方误会,牛婶婶赶忙接着解释:“婶子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跟你商量一下,如果要捡能不能让我的小孙儿来捡,不用给工钱也不用给吃的,就是地里捡到多少谷子,你意思意思分点给他就成,你看行不行?”
    牛婶婶被拒绝好多次了,村子里的人虽比牛婶婶家好过,但也没到不在乎那点谷子的地步,是以她问谁都被拒绝。
    此时此刻,她饱含希冀的眼神直勾勾盯着莫大山,一颗心高高悬着,紧张无比,就怕得到自己不想要的答案。
    她不怕被拒绝,怕的是家中粮不够交,仅剩下的儿子会被抓去服劳役。
    莫大山听周婶说过牛婶婶家的情况,几乎是不假思索给了肯定的回答。
    “自然是可以,小侄儿们有空就来捡吧!我不要,捡到多少都是他的。”
    牛婶婶:“那,那怎么好意思?不不,不成的,要一点点就好。”
    “哎,您老人家别客气了,好谷子我都成捆收,会掉地上的估计也是次品,就当留给孩子们练练手吧!孩子啊,就得从小教,别让他们懒惯了,以后不知柴米油盐贵,还是您会教孩子。”
    莫大山见牛婶婶还想推拒,干脆不理会她,朝站在不远处的两个小男孩招招手,大喊道:“好小子,快来莫叔这。”
    两孩子犹豫一下,还是小跑着过来了。
    “瞧见连着四块地没?”莫大山站起身,高大的身形对于两个小童而言压迫感满满,“那四块地都是我的,今天下午就暂时借给你俩,地里捡到啥都是你俩的,太阳落山就还给我。”
    “怎么还啊?”稍大点的孩子鼓起勇气仰头询问。
    “跑去我家告诉我就成,晓得我家在哪不?”
    那孩子点点头,许是人太瘦显得眼睛又大又亮,看得莫大山心里发堵。
    他伸手在两孩子头上薅了一把,指着田地说道:“去干活吧!”
    孩子们一溜烟跑开了,牛婶婶在旁红了眼眶,好几次想道谢都说不出来。
    “婶婶什么也不必说,您去也忙吧!”
    莫大山说着,哼哧哼哧将成捆的稻谷搬上马车,用最快的速度离开,余留车尾尘土飞扬,掩去了牛婶婶感激到眼眶泛红的神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