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181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刘海涵也冷笑一声:“是,办案办到最后连办案权都没了。要不是你刘哥我明哲保身救下了这个案子,我看你还有没有力气在这嚷嚷。”
    然而就在两人你来我回的斗嘴时,二组办公室的门被再一次拉开。
    几人顿时安静了下来,看向门口。
    门口站着的仍旧是沈逾之,他的右手轻轻搭在了门框边缘,另一只手垂在身侧,只是刚刚和他一同出门的周忱却不见了踪影。
    吴越探头看了看沈逾之的身后,不明就里地问道:“小周呢?”
    “他有课,自己先回去了。”沈逾之回答道。
    “知道了。既然你们聊完了,那么我们也可以正式切入正题了。”
    吴越清了清嗓子:“——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没有找到邢富的那颗脑袋,刚刚我还和老刘聊了关于凶手可能将那颗脑袋抛尸的地点……”
    “不用找了,这条路走不通。”沈逾之走进了屋内,将木质地板踩得吱吱作响:“这么久还没有发现,说明凶手不想让我们找到那颗头——他会有无数种方式处理尸体,无论是将那脑袋煮熟了喂狗还是一片一片剐下来当作生活垃圾分批丢掉,我们都无从下手。”
    刘海涵没同沈逾之共事过,显然不了解他的工作方式,此时更是被他的一席话恶心到有些反胃。他干笑两声,试图缓解一下气氛:“……哈哈,沈顾问真幽默。要不是你站在我面前我都要怀疑你就是凶手了。”
    出乎意料的是,沈逾之竟然真的解释了起来:“我没有作案时间。”
    “况且如果真的是我的话,我一开始就不会选择分尸和抛尸。这两个行为炫耀与表演的性质太强,并不是我的性格。如果是我……我可能会用一些更稳妥的方式,比如给死者服用药物伪装成心脏病之类的——”
    沈逾之忽然停住了声音,在刘海涵略有尴尬的目光中轻声说道:“氯丙嗪……”
    “他说什么?”刘海涵没有听清,转头问向身边的蒋磬道:“……什么什么琴?”
    “氯丙嗪——邢富的胃里有氯丙嗪的残余!”蒋磬没有理刘海涵,而是因为沈逾之那句喃喃自语恍然大悟:
    “我们之前思路一直聚焦在是谁给死者服用了氯丙嗪——但是氯丙嗪是精神科里十分常见的治疗精神疾病的管制药物!”
    “除了药店和医院,f大的临床心理学教授有机会拿到这个药也并不意外了——”
    “邢富的死……和杨教授或许有一些我们尚且不知的关系。”
    作者有话说:
    吴越:顶级sigma
    吴越: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balabala忘词了……所有人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大热!
    第98章 蒙太奇
    98
    此话一出,屋内所有人的表情都变了个样。吴越对于沈逾之的话反应最大,他扬起几分嘴角,似乎是在嘲笑沈逾之般,说出的话也不是那么动听:
    “沈顾问的意思不会是杨教授死了之后提刀将邢富分尸的吧?那边墙上还贴着‘不要封建迷信’几个大字呢,你这灯下黑也不是这么搞得吧。”
    沈逾之冷哼一声,毫不留情地将吴越贴在电脑后的一小条红符揭了出来:“吴组长,我那天亲眼见你贴上去的。”
    吴越不愧是警校的优秀毕业生,他的心理素质可谓是一流,竟然脸不红心不跳地胡扯道:“你看错了,我最讨厌红色了,怎么会贴这种东西。”
    沈逾之似乎已经对吴越的厚脸皮已经司空见惯了,他随即转头看向蒋磬说道:“他的脑子一定很值钱。”
    蒋磬还未来得及说话,刘海涵便不明所以得追问道:“为什么?你觉得他说得对吗?”
    “……”
    沈逾之喝了口水不说话,蒋磬本来也不想解释,见刘海涵那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都快怼到他脸上了,他这才不得已回答道:“全新,没用过……可不就值钱啊。”
    “……”吴越也恍然大悟,忍不住站起来骂道:“姓沈的,你他妈又拐弯抹角骂我——是不是觉得我真不敢打你啊。”
    沈逾之完全没有把吴越的威胁放在眼里。他将手里的水杯放在桌面上,转身和刘海涵说道:“刘组长,感谢你上次顶着风险给我拿的卷宗,我都看过了。”
    刘海涵摆了摆手,无所谓道:“没事,说实话我其实也没承担什么风险,这部全让你们吴组长帮我顶了黑锅。”
    沈逾之不甚在意道:“顶罪的必须是他,邓局也只会选他。”
    随后他看向了吴越和蒋磬,前者以为是他在挑衅,冲他扬了扬眉;而后者则是思考片刻,冷静地说道:“……吴越和刘组长认识很久了。”
    沈逾之顿时笑了笑,继续说了下去:“停职只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邓局让我们这段时间查案尽量在人后进行,人前我们仍旧是‘因违反纪律被停职了’的刑侦支队第二中队侦查二组。”
    他的右手搭在了桌面上,轻轻压下了手掌:“言归正传,我说是杨教授对邢富下狠手是有根据的。”
    “之前周超在城东这边查处方药物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有同一人大量购买氯丙嗪的记录,那么这就意味着有两种可能性。”
    沈逾之的指尖点过桌面一下:“第一种可能性,他家存在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或者躁狂症的患者,以至于他家中有不少存药。”
    “另一种可能性,就是他或许有些特殊渠道能够接触到氯丙嗪——而另一案的杨教授,正好能符合这一特质。这有些太过……巧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