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小平安 第4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如今,豫王府开门宴客,府上又没有女眷,是元太妃来做了这个主。
    看着元太妃的字迹,冯夫人回转过神,一拍大腿,除了惊讶,还有一种直觉的紧张:“不成,真要跟我抢平安了!”
    第34章
    豫王府。
    天际刚刚擦亮,刘公公指挥着人,把整个王府的路又洒扫一遍,然后“吱呀”一声,小厮们合力推开庄严的大门。
    从大门往里面望进去,王府深深,见不到底。
    在寸土寸金的京城,除了皇宫,最大的地方就是王府,当年万宣帝命人打通万宁街两座大宅,修葺了四个月,是以超乎超品亲王的规格。
    自然,没有多少人觉着不对,这是豫王府合该的。
    今日王府的动静,引起周边不少人的注意,不过能住在这一片的,大部分就是朝中官员,不至于挤来围观。
    不多时,李敬一声令下,侍卫小跑着站到街道各个位置。
    都要深秋了,刘公公出了一身汗,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他吐出口气。
    出了秋狩刺杀的意外后,王府办大宴,定有许多人猜忌,豫王要在京中大显神威。
    但只有刘公公明白,豫王喜静,不喜闹哄哄的,办宴席与朝中无干系,仅仅是为了邀请薛二姑娘。
    刘公公心想,就是不知道,豫王殿下还记不记得,曾经说过薛家二姑娘是赝品的事呢……
    …
    刚过辰正,平安和冯夫人一辆马车,薛静安和薛常安一辆马车,朝万宁街去。
    请帖有秦老夫人的名字,这邀请是元太妃以表敬重,不过,秦老夫人是不出门的。
    薛静安本也该在家中待嫁,是冯夫人觉得,机会难得,带姑娘练一练胆子也好,反正秋狩都去了,不差这一回。
    不多时,等永国公府的车驾进入万宁街,街道两侧,停着各家的马车,门庭若市。
    刘公公让人专门盯着,永国公府的一到,立刻被请到内里。
    王府内却没有外头热闹,各家夫人姑娘一迈进来,不自觉地收敛了声音,只因这儿与皇城是一样的端肃。
    大宅第一进是侍卫、亲兵的住的倒座房,第二进场地轩阔,左右各设演武场和马场,过了二门,眼前豁然开朗,草木扶疏,奇石层叠,楼阁轩昂,檐牙高啄,一步一景,壮观而雍容。
    冯夫人和薛家姑娘们被引到一座上书“碧玉清河”的宅院里。
    正堂烧着暖暖的地龙,元太妃着一身赭石色宝箱花纹苏绸袄,她端坐上首,左右次第皆是京中各家夫人。
    若不是姑娘们模样清丽新鲜,乍一看,还叫人以为这是几十年前的凤仪宫办宴。
    冯夫人忙福身:“臣妾见过娘娘。”
    元太妃笑了笑,道:“夫人莫要客气,这里不是宫里。”
    再看各家夫人,是有些拘谨了,元太妃又说:“本是王府得了菊花,请诸位尽尽雅兴,若还用宫里那套,就没了意思了。”
    这下,众多夫人才笑道:“既是太妃这么说,我们就随意了。”
    元太妃点点头,示意庞嬷嬷看茶,这是贡茶明前龙井,汤色清亮,回甘绵长,各家夫人都品鉴起来。
    听着夫人们场面话,元太妃忍不住看向冯夫人那边那三位姑娘。
    姑娘们年纪正好,模样都还不错,大的那个娴静些,年纪小一点的两个更漂亮,尤其是平安。
    平安身着樱粉地掐腰通袖袄,并一条雨过天晴色百迭裙,她扎着双环髻,发饰不多,显眼的是红色发带,像是一朵清荷,肌肤嫩得好似能掐出水,双眼清澈无垢,唇红齿白,不管怎么看,都令人悦目。
    只看小姑娘听着旁人说话,她缓缓端起茶盏,拿起茶盖,仔细吹了一会儿,小小抿了一口。
    突的,她咬了下嘴唇,小脸微微一皱。
    看来是被烫到了。
    元太妃把庞嬷嬷叫来,低声吩咐:“这茶怎么烫了?”
    庞嬷嬷以为是元太妃不喜欢,说:“都是挑宫里的沏茶好手来泡茶,可是要换一位?”
    元太妃:“给薛家上的要适口。”
    再看薛家那几位姑娘,平安已经放下茶盏,庞嬷嬷人精似的,顿时明白了,只要薛二姑娘觉得烫,就是烫了。
    不多时,一个宫女端着茶盏,低头走到薛家的位置,给平安换了一盏茶。
    虽然动静不大,但这么多双眼睛,看在眼里的,也不在少数。
    冯夫人借着吃茶的空隙,掩饰了下唇角,元太妃重视平安,按说她得高兴的,可一想到她重视的缘故,她又提不起多大情绪。
    待众人吃了口热茶,元太妃便站起来,道:“光坐着也没意思,是该看看菊花。”
    大家三言两语应着,向碧玉清河外走去。
    院中摆满了菊花,粉色、白色、黄色、紫色,应有尽有,魁首是两盆绿菊,碗口大的菊花,又漂亮又大气。
    平安眼睛都要看不过来了,姑娘们又说着作诗,她并没有急着作诗,而是侧耳听着。
    突的,有宫女自二门进来,对元太妃道:“娘娘,太子妃殿下和两位郡主来访。”
    当是时,所有人面面相觑,这宴席都开始了,她们才来……
    元太妃神色不改。
    元太妃母族在西北,父兄都在边疆,无诏不得回京,京中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却不代表秋狩刺杀后,她还要觍着脸,请东宫上门。
    然而,东宫太子妃却自己登门了。
    是谁脸皮厚,倒不必去争论,元太妃道:“请进来吧。”
    没一会儿,李氏带着玉琴、玉慧两位郡主,到了碧玉清河,她笑道:“听闻太妃娘娘和王府办宴席,我们便过来了,不打扰吧?”
    按辈分,元太妃是李氏的庶母,是两位郡主的庶祖母,元太妃没有任何表示,由庞嬷嬷说:“殿下来了,便看看菊花吧。”
    既是皇家,就不能小家子气,这话维系了体面,又没说得那么客气,大有叫李氏闭嘴的意思。
    李氏忍住不快:“嬷嬷说的是。”
    是张皇后让她来的,不然依她的性子,王府办宴,她怎么会来。
    在这儿,除了个别姑娘还陪在长辈身边,大部分姑娘都聚到一起,渐渐和长辈分成两拨人。
    玉琴、玉慧两人就到了姑娘堆里。
    徐敏儿道:“两位来得正好,大家在作秋菊诗呢。”
    又是一阵说笑。
    薛静安悄悄靠近玉琴,她俩上次秋狩走得近,薛静安自认为了解玉琴,她是个好脾气的。
    薛静安道了声:“郡主。”
    玉琴:“嗯?”
    薛静安:“不知道这段时日,玉慧郡主可有不寻常的地方,比如,养兔子?”
    玉琴笑了笑,说:“这我倒不大清楚,不过……”她看了眼人群里的玉慧,还有平安,笑道,“玉慧其实很喜欢兔子的。”
    “她一直和我说,你家妹妹的兔子真可爱。”
    薛静安心道,果然是玉慧拿走了兔子,还瞒得死死的,她不由有些烦闷,不过目下没有证据,只能压在心里。
    玉琴同薛静安说:“你家二妹妹,长得真可爱,说话也这么可爱。”
    这时候,诗作正轮到平安,她用手拨弄着菊花的绿叶,一边思索,一边从嘴里蹦字:“秋叶、旋旋……”
    薛静安不由一笑:“她是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了,说话总要想想,现在好多了,刚回来的时候,说话更少。”
    玉琴突然说:“她要是我妹妹就好了。”
    薛静安当是玩笑,小声说:“家人么,到底看缘分,我看玉慧郡主也依赖着郡主,也是姊妹情深。”
    嘴上这么说,实则她心里自得,平安回来后,别的不说,她就再也没被玉慧欺负了,还得了一门好婚事。
    她的日子越来越舒心,多亏平安是自己妹妹。
    这要是玉慧郡主是自己妹妹,她指不定日日要和她吵架,吵得比薛常安还凶。
    …
    却说那菊花一盆盆,一簇簇,直摆到碧玉清河外,不花个把时辰,还真没法浏览完,何况是仔仔细细赏玩,那真能看上一整日。
    平安看得慢,吊在队伍后面。
    渐渐地,她有些累了。
    她坐在花丛里的石头,翘起脚歇息,她抬眼,看向远处青空,白云如丝,霎是漂亮。
    看着看着,她浓黑的长睫垂落,眼皮轻轻耷着。
    好舒服。
    她刚有点困意,往后一仰,倏地,一只手按住她的肩膀,那只手手指如玉,白皙细长,力道不重,却稳住了她的身形。
    身后人道:“摔了。”
    平安:“王爷。”
    她叫完人,才回过头。
    裴诠头发用一根木簪固定,身上一件玄黑暗纹箭袖袍子,如画笔着墨勾勒出他身形利落,加之肤色白皙,他像涉着黑夜而来的冷月,隐隐几分沉色。
    感觉到她将要倚在自己手上,他往前顺手一带,将她带下石头。
    平安轻轻跳了下来,颠了两步,才站稳了。
    见是豫王,一旁的彩芝和青莲,都赶紧低下头行礼。
    裴诠对彩芝说:“我带你家姑娘,逛逛王府,你同你家夫人说一下。”
    彩芝:“这……”但她反应过来,这不是询问,是通知。
    她去前面找冯夫人耳语,冯夫人神色微变。
    到底定婚了,且请示到她这儿,光明正大的,她也不能说什么,只好对彩芝说:“和青莲跟着姑娘,记住,巳正就回来,不要耽搁。”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