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221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是的!”
    “荣贺言姐姐高升。”
    言淡咽下口中的饼子,也举起杯盏,“感谢。”
    一杯饮尽。
    四人把酒言欢,闹了足足一个多时辰,到戌时五刻才结束。
    言淡叫来了跑堂的准备付钱,虽然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这价格依旧让言淡瞠目结舌。
    好家伙,就这么一顿,便要了六两多,超过自己的五两预算。
    难怪这樊庆楼,并不像其他酒楼那样在单子上或木牌上把价格标出来。
    她从荷包中数出足够的数目,递给跑堂,四人这才撤出樊庆楼。
    不同级别的捕快虽住宿不在同个巷道,但大体都在属于捕快官舍的那个片区,他们恰好结伴而归。
    到了岔路口,和三人告别,言淡独自走回住处。
    她借着星光明月,打量院中光景。
    房顶上的瓦片是她住进来的第一日亲手所补……
    右边小房间的窗棂是后边修缮好,还劳烦王静榛叫上丈夫一起帮忙钉钉锤锤许久……
    墙角的小野花今年春日盛开,粉嫩的颜色十分可爱,如今已冻得枯萎……
    灶房倒是不怎么用,里边的物件还是上次言母补齐……
    言浅和言清都曾坐在院中这小板凳上叙话……
    处处都是记忆,处处存有怀念。
    她生出些许不舍之意,又仔细打量了一遍,郑重地和这院子以及曾经在此处的时光道别。
    再见了。
    道完别,言淡轻笑一声。
    真是喝多了,竟然还矫情起来了。
    第240章 上任第一日
    回到屋中,她将衣物饰品都收拾好,那本特殊的‘游记’则用木盒子与银票一起锁住……
    还有后边添置被褥火盆物件,能带走的便放在一起,不好带的则留在原地,算是为这间曾经住过的屋子留下点痕迹。
    以后如果有人进来,也能少添置一些。
    准备好一切,言淡已困得睁不开眼,她随意洗漱一番,倒头就睡。
    次日,下发的文书正式交接,言淡也从大捕房挪到了属于捕头和一等捕快们办公的小院。
    言淡上任的第一日,伏清合并未接新案子。
    他十分了解自己的两个下属,知晓袁承继一向目中无人又口无遮拦,而尤悠则孤僻沉默专注于自我。
    言淡倒是脾性好,但她到底是刚升入这院子中的‘新人’。即使是之前过合作案件,但多是各自查案,十几个捕快在一起,和袁承继与尤悠的配合并不多,交流也不足,并未产生默契与信任。
    不能信任,以后又怎么紧密合作,甚至带领他人?还是需要一个契机卸下防备,并开始了解。但指望那二人主动是不可能的,他们不排斥已是言淡人缘不错的佐证。
    看着院子里隔得极远的三人各做各事,伏清合思考片刻,决定找一件事,帮一帮这即将搭档的三个一等捕快,能在办案之前能好好熟悉一番。
    “听说言捕快选了新的官舍?是否有需要修缮的部分?”
    言淡正将自己带过来的物品在桌上一一放置好,蓦然被上司提到自己如今的难题,她猛然抬头,“是……”
    为什么会问到这个,难道是担心自己修缮房屋耽误了正事?
    她连忙站起身,“伏捕头,请放心,我一定不会因为私事耽误案子,只会在下值之后处理修缮之事。”
    伏清合笑着摇摇头,“言捕快无需担忧,我并非这个意思。”
    他指了指空闲看书的尤悠,又望了望坐在树上摇着树枝的袁承继,“在无事之时,你们皆可处理自己的事情,只需在离开奉公门时告知我去向便可。”
    言淡顺着其视线也看了过去。
    剩下的枯叶已尽数落地,摇树枝的袁承继,正折了一根枯树枝,跳下来耍起了刀法……
    啊喂,这树好歹是奉公门公共财产,都要被你薅秃了。
    再看另一个人,尤悠恰好换了个看书的姿势。
    好歹是看书……不对,这书的封面怎么写着《借尸还魂记》,办公时间看闲书?
    你是有多爱尸体啊?连闲书也要和尸体相关。
    言淡一向努力提升自己,没有案子的时间也会看案卷练刀法,还会主动帮捕头处理案卷文书,才混到如今这个位置。
    如今见这身居‘高位’之人却是这种态度,对这两人的不满持续上涨,简直想立刻塞个案卷到其手中,用鞭子抽得他们忙碌起来。
    “言捕快,新官舍是否需要修缮?”
    被伏清合一喊,言淡这才回过神来,调整逐渐扭曲的面容,冷静回道:“还未来得及去看……本想趁午膳时间过去看看。”她顿了顿,蓦然反应过来,“所以……伏捕头的意思是,今日我可以回去处理修缮的事?”
    “今日并无案件发生,言捕快自然可去做自己的事,不过……”
    “不过?”
    伏清合微微弯起嘴角,露出个如沐春风的微笑,“同为一等捕快,以后也要一起办案,言捕快遇到了难事,他们二人也该帮忙才是。”
    难事?
    修缮的确是件麻烦事,但也没到不能完成的程度。
    况且这两人过去真能帮忙?
    不是自己瞧不起他们……
    他们不是不能吃苦,探案赈灾都未叫过苦累。
    但这二人家中都殷实,不是官宦就是国公府,对于修缮这种需要讨价还价,又要盯材质监工,实在不是他们的专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