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北宋穿越指南 第41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带我去看看。”朱铭说。
    长江在枝江一分为二,流经数十里再次合而为一。
    合流之处的北段河道,最窄处只剩三十米宽,这是泥沙不断冲积的结果。如果长江不改道,再过一两百年,估计北段会彻底淤塞断流。
    众人来到那里,陈子翼指着江水说:“那里江水不深,大船极容易搁浅,伪楚水师不敢来。”
    钟相的水师,远远比朱铭的水师强大。
    他把洞庭湖及江陵的大量漕船、商船,全部改为战船使用,不打仗时也可用于运输货物。
    当然,目前还没搞出来车船。
    那是一种能承载千人的大型战舰,用人工蹬踩踏板航行,船虽大速度却快。还有更快的鳅船,每条船只有几十人。
    历史上,杨幺拥有三十艘车船、数百艘鳅船,不但多次打退南宋围剿,甚至把岳飞都搞得毫无脾气。
    最后是杨幺自己腐化堕落,渐渐失去人心,而岳飞又堵死其周边粮道。杨幺的部将带着水师投靠岳飞,献计在战场水域投放水草和稻秆,这些水草阻塞了车船的轮子,导致杨幺的大型战舰失去行动力。
    岳飞获得了杨幺水军,其战法在南宋流传开来,成为南宋防守长江的关键力量!
    朱铭拿出望远镜,能看到钟相的战船在下游逡巡,笑着说:“我军水师小船更多,正好适合在此处作战,先把枝江给打下来!”
    张广道缴获了许多官兵的大船,但只能顺着汉江开赴汉阳,那里有楚国水师阻挡,根本无法抵达枝江和江陵战场。
    想在这里打水仗,只能让李宝的夔州水师出动。
    夔州水师虽然也有大船,但跟楚国水军相比还是太弱了。甚至,有可能被阻截在上游,也无法接近枝江战场。
    在此处渡江,须得用临时打造的无数小船!
    半月之后,数千民兵南下,全是降将在领军,朱铭刻意给降将们立功的机会。
    只有立功了,才能证明自己。
    一支民兵由韩世忠、种彦崇率领,一支民兵由何蓟、王荀率领。包括带着“三十万大军”来投的崔岫,也已经升为民兵营长。“末将参见大元帅!”
    一个个降将,在朱铭面前单膝跪地,左手握着兵器,右手攥拳横于胸前。
    朱铭微笑道:“都起来吧,你们先去观察战场。”
    众将结伴来到江边,韩世忠惊讶道:“长江也有这么窄的地方?看样子也就十来丈宽。”
    王荀却是来过的,解释说:“这只是北段江面,长江分成两截,南边还有一截更宽的。”
    王荀用长枪在地上画图,很快勾画出上荆江的简易图。
    韩世忠盯着地图仔细思索:“拿下枝江,便算是扼住咽喉,伪楚水军就很难再去上游。到那个时候,长阳、宜都也能轻松渡江攻克!”
    何蓟问道:“枝江敌军有多少?”
    陈子翼说:“不太清楚,目前可能是三五千人,但伪楚水师走南段荆江,可以继续运兵过来守城。”
    王荀观察长江对岸说:“那里树木颇多,可以渡江之后再打造攻城器械。”
    邓夏统领炮兵部队,花荣统领火铳兵,他们两个此时也在。
    邓夏说道:“汉中和金州的巨炮,坐船运到郢州之后,费了大力气拖到漳河。漳河的上游,难以通行大船,正在走陆路往这里拖运。几门巨炮对准狭窄江面,各位可以从容渡河,不必担心伪楚水军袭扰。”
    花荣也说:“神机营会参与攻城,诸位可视为几百把神臂弓,站在城外帮你们压制守军。”
    王荀好奇道:“神机营的火铳,真有那般犀利?”
    花荣笑道:“到时自知。”
    “俺却想见识一番知己知彼嘛。”韩世忠说。
    花荣解下背着的长条形皮囊,小心翼翼取出自己的火铳。
    他对此极为爱惜,甚至是抱着睡觉。
    鸟铳之所以叫鸟铳,是形容可以击中飞鸟,神射手使用时精确度极高。
    花荣指着数十米外的一棵树:“诸位看好了。”
    他先挂上火绳,把火绳点燃,瞄准之后,扣动扳机。
    扳机带着火绳下压,引燃药池。
    “砰!”
    一声脆响,青烟飘出。
    众降将立即奔过去查看,只见树干被打出小洞,铅弹便躺在那小洞里。
    “真乃神兵利器也!”何蓟惊叹道。
    韩世忠幻想道:“若有一万火铳兵,列在阵前同时射击……啧啧。”
    花荣说道:“火铳打造很慢,最初一年只能造几十支。后来招募了很多工匠,渐渐熟练了,一年也只能造两三百支。”
    “作为奇兵,已经够用了。”种彦崇说。
    众降将围着花荣,很想讨过来自己试试。
    但花荣却清理火铳,小心翼翼放回皮囊,没有丝毫交出来的意思。
    韩世忠问道:“像花将军这样的神射手,神机营里还有多少?”
    花荣说:“二十多个。”
    韩世忠说:“可在枝江城外,垒筑高台,让神射手对准敌军的将官。把将官击杀或者压得将官不敢抬头,我军士卒便可趁机攻城。”
    第415章 具装骑兵
    当阳县南,漳河岸边。
    陈子翼麾下有一千多骑兵,挑出人马皆壮的八十骑,前去接收第一批重骑兵装备。
    副将耿仲年好奇问道:“大元帅长得怎生模样?可是身长九尺、虎背熊腰的硬汉子?”
    “你杂剧看多了。”陈子翼好笑道。
    耿仲年说:“兄长与大元帅是故交,如今又得人马具装,我等今后岂非要做大元帅的亲卫?”
    陈子翼没有接腔,心中颇有些感慨。
    朱铭刚到襄阳的时候,他就前去报到过了。
    多年故人相见,朱铭虽然热情依旧,但陈子翼总感觉有些生疏。
    这是他自己的问题,朋友骤然变成上司,而且地位还高不可攀。而他本打算在战场奔个前程,屡经战阵却一场空,没能混出个人样来。
    就像合伙做生意的朋友,一人兴冲冲去大城市闯荡,当他打拼多年再回家乡,依旧还是个小商人。而老朋友却已是当地首富,他为了前途只能选择投靠,屈居老朋友手下做部门小领导。
    唏嘘之余,极为别扭,心态得慢慢调整。
    朱铭住在一个小镇上镇口已摆放了许多装备,还有一百多匹川马静静站立。
    陈子翼带着骑兵上前:“拜见大元帅。”
    朱铭热情迎接:“不须多礼,快换装试试!”
    耿仲年有些失望,大元帅虽然个子挺高,但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雄壮。
    再联想到大元帅是文官出身,心里也就释然了。
    面对具装甲胄,陈子翼也不再纠结什么,立即带着耿仲年去领取装备。
    八十副骑兵甲,是用步人甲改的,不改就不能使用。
    步人甲的上身有五排甲片,骑兵甲则只有四排。这是因为骑马作战需要弯腰,如果甲片排数太多,会顶到腋下和两胯,从而影响双臂与腰腹活动。
    另外,骑兵甲的甲裙更短,毕竟得坐在马背上。
    而八十副马甲,则是新近打造的,由皮革和铁片组成。
    互相帮忙穿好甲胄,马甲也披上,瞬间变得威风凛凛,而且透着一股子肃杀之气。
    特别是把顿项、面甲拉下来,严实护住脖颈和脸部,只露出眼部两个黑漆漆的洞孔,那恐怖模样能吓哭小孩子。
    朱铭说道:“领到具装的骑兵,每人再给两匹川马,行军时用来载人和驮运盔甲。冲一次试试!”
    “遵命!”
    陈子翼变得兴奋起来,勒马转身去列阵。
    “呜呜呜~~~”
    号角吹响,缓步向前。
    渐渐加速,越跑越快。仅仅八十个重骑兵,似乎跑出千军万马的气势,这玩意儿若是上千还得了?
    骑手们也都热血沸腾,冲锋之后回来,顾不得大元帅还在,全站在那里交头接耳吹自己多牛逼。
    朱铭非常高兴,笑问:“感觉怎样?”
    陈子翼忽然变得洒脱起来,恢复往日风采,拍着身上甲片说:“若有一千具装只要奋勇死战,天下再无敌手!”
    “对,便是打辽人也不怕!”耿仲年也跟着说。
    朱铭却是想到金国的铁浮屠,打辽人不怕,可面对金国重骑兵呢?
    想知道宋金辽西夏的战力,吴璘晚年的一番话可以参考。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我与兄长少年从军,经常跟西夏作战,冲锋一两次就能分出胜负。后来跟金国作战,金兵胜了不急进,败了也不混乱。吃了败仗的金兵不会溃散,而是交替掩护撤退,整军之后很快又能再战。金兵坚韧持久,军令残酷,士卒奋死。每次跟金兵战斗,不打满一天别想决出胜败。所以刚开始遇到金兵,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获胜,屡次交战才渐渐摸到诀窍。”
    金国的重骑兵,如果冲不垮敌阵,还可临阵转为重步兵。
    《金史·完颜挞懒传》有一个记载,完颜宗望率领六千骑兵,对阵十万宋朝大军。宋军大败,各部溃散,只剩石瑱率领的二千重步兵。
    无论完颜宗望怎样冲阵,石瑱的重步兵皆岿然不动。
    于是,完颜宗望勒令全军下马,六千金兵围殴两千宋军。这两千大宋重步兵也是强悍,死战到全军覆没,宋将石瑱被完颜宗望活捉。
    相比起重步兵,北宋的骑兵早被玩坏了。
    宋真宗的时候,战马多达20万匹,“骑兵之多者布满川谷”。但使用起来却特别扯淡,把当时的记述翻译为白话,即小心翼翼列阵向前,稍有不利,立即远遁。
    又过三十年,禁军重骑兵体格虚弱,已无法自己披甲上马,必须要有人来搀扶(正常情况下,重骑是能自己上马的)。骑射只能用五六斗弓,箭矢射出一二十米便落地。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