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573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好吧好吧,大家勉强被说服了,硬着头皮听她介绍,还要被迫进行小组讨论。
    因为小叶老师说了,外国和中国的教学方法不同,好多作业都必须要经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才能完成。
    她现在是锻炼大家的能力, 省的大家到时候两眼一抹黑。
    讨论完中国璀璨的历史和文明之后,她又开始说战后经济,以美国日本和欧洲为例子, 提到了战争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又深入到各国内部。
    战争,它摧毁了国家原本的格局。原本的统治阶级衰落,新兴的力量开始升起。就给了底层老百姓迅速翻身的机会,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新贵诞生。
    这种阶层流动,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让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富有干劲,所以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才这么快。
    她报一项项数据的时候,有学生感慨:“我们国家经济什么时候能发展这么快啊?”
    叶菁菁趁机强调:“我们马上也要进入经济腾飞的阶段了。因为我们之前十年都在备战备荒,处于一种事实上的战争状态。现在我们的重心发生转移,开始朝经济建设发展。”
    学生好奇道:“那我们是不是现在也是一种战后经济了?”
    叶菁菁笑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这样理解也可以。”
    她没有继续深入下去,而是又开始跟大家讨论欧美国家的新移民的烦恼。
    在一个日趋稳定的社会结构中,外来者很容易受到歧视,难以被接纳。
    这不仅仅是因为文化的差异,更因为原住民觉得你没有参与我们的奋斗,为什么要分享我们奋斗的成果?
    叶菁菁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让大家为了大义,完成学业后返回祖国。
    心中有大义的人,不需要她强调,人家也会自己回来。
    按照二八定律,一成是绝对是会回来的,一成是绝对会走的,剩下的八成才是她要努力争取的。
    出国留学的大学生们都太年轻了,他们不像叶菁菁一样,知道后面四十年的历史脉络,所以可以坚定地选择祖国。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类希望自己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好,是一种本能,无可厚非。
    叶菁菁只是希望他们不要被蝇头小利蒙蔽了双眼,草率做出选择,结果错失发展良机,悔不当初。
    七八十年代公费出国留学不回来,结果发展不如意的,她又不是没见过。
    她妈一位同事的表姐,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高材生,分配去了电视台。八十年代,被公派出国留学,没回来。结果她在国外发展不好,一直处于打零工的状态。她当年的同事们,早就是业内大佬了。
    还有混的比她好的出国未归留学生,普遍也就是中产阶级,距离行业大佬十分遥远。
    而跟他们一批的同学呢,回国的,基本上都得到了重用,在自己的行业做到了顶尖。
    这些被万里挑一选出来的留学生,毫无疑问,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应该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自己绚烂的光芒。
    他们普遍有工作经历,然后才开始接受高等教育。这就意味着他们了解民生。
    眼下国内只要考上大学中专,就是干部身份,毕业分配到单位,也是干部。今后几年,大学生之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越来越多,直到占据全部。
    但是干部都是从校门直接到公门,对老百姓来说,未必是好事。
    因为即便这样的干部没有存坏心思,是想为老百姓好的;但因为他们缺乏社会阅历,是在非常单纯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有时候会呈现出一种“何不食肉糜”的荒谬。
    两厢一对照,叶菁菁更加希望在进入官门之前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能够有更多的施展空间。
    起码他们知道老百姓希望获得什么,而不至于想当然。一句为你好,害了一堆老百姓。
    叶菁菁说完了新移民的问题,又拿红旗渠举例子。
    众所周知,红旗渠的总技术员,那位牺牲的吴同志只是一位中专生。
    换一个地方,他大概率不可能成为一项这么重大的工程的总技术员。
    但是对于当时的林县来说,他就是专家。所以他才能够挑大梁,顶起了一项伟大的工程。
    她的话题七零八落,似乎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潜移默化地向大家灌输一个观念:那就是,回国吧。一个蓬勃发展的国家,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你们身处其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发展。
    个人的发展和祖国的发展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和谐统一。
    叶菁菁的口语课持续了近20天,等到美国的老师过来后,她才功成身退。
    是真的退下,她没兴趣继续上英语培训班,她的研究生论文还没写完,她还要赶在出国留学前,拿下两个硕士学位呢。
    美国老师颇为好讲话,给她进行的口语和听力测试之后,就直接表示ok,她是优秀的毕业生,没必要继续在这方面花费过多的时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