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没有人知道陈景恪告御状的内容,也没有人知道皇帝的真正目的。
    包括赵瑁自己,也只以为自己是因为杀人灭口才露出了破绽。
    而这正方便了锦衣卫调查。
    王惠迪、麦至德、王志等人,还以为自己没有暴露,开始消灭各种证据和赵瑁做切割。
    为了防止赵瑁攀咬,他们还通过秘密渠道和他进行了交流,许诺会照顾赵家老小。
    赵瑁也很清楚自己必死无疑。
    但他更清楚,若是将所有罪行供述出来,就是夷三族。
    尽量隐瞒罪行,既可以保住家人的命,还能在死后为家人换取一部分支持。
    所以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赵瑁同意了这项交易。
    他会认下部分罪名,为了迷惑朱元璋,还会供出几个弃子。
    交易完成,众人都觉得心安了不少。
    殊不知他们做的越多,暴露的也就越多。
    五天后,毛骧就带着一份厚厚的调查报告,找到朱元璋。
    “陛下,您让臣查的事情已经有些眉目了。”
    朱元璋只看到这么厚的调查报告,就知道事情小不了?不了,一张脸已经变得无比阴沉。
    “……经锦衣卫查证,王志、麦至德等人皆与赵瑁有所勾连。”
    “六部自左右侍郎以下,至少有十七名官吏参与此事。”
    “这还仅仅只是私下调查,若将这些人抓起来拷问,必定能揪出更多人。”
    朱元璋一张脸已经冷若寒冰:“六部两个尚书,四个侍郎,还有十七名官吏参与。”
    “之前那陈景恪给咱说六部全烂了,咱还不信。现在看来是咱错了,咱小看了这群硕鼠。”
    毛骧低着头不敢说话,实则心中已经开始兴奋。
    锦衣卫从创建之初,就和勋贵官僚站在对立面。他们立功的方式只有一种,攻击官僚。
    攻击的越猛烈,抓捕的官僚越多,成绩就越大。
    现在有个将六部血洗一遍的机会,他如何能不兴奋。
    朱元璋又问道:“陈景恪说的那个商人找到了吗?”
    毛骧连忙收敛发散思维,小心的道:
    “回陛下,我们将近期所有从山西来的商人排查了一遍,未找到陈景恪所言之人。”
    朱元璋有些失望。
    毛骧连忙给自己表功道:“不过臣派人悄悄接触从各地来京的商人,打听当地情况。”
    “北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十一个省的商人皆言,他们那里有地方征收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等赋税。”
    “有北平、山西、河南三地的商人言,曾听闻过衙门逼迫当地富户,出钱粮填补粮仓存粮之事。”
    朱元璋终于忍不住怒火,一巴掌拍在桌案上:“该死,真当咱的刀杀不得人了吗。”
    毛骧忍不住打了个哆嗦,但一想到大功就在眼前,还是上前一步道:
    “陛下,再这样查也已经很难查到什么东西了,还容易惊动他们,您看是否可以动手了?”
    朱元璋愤怒却并没有失去理智,略微思索道:“没有证据一次抓如此多六部官员,恐会引起群臣不必要的猜忌。”
    “这样,先将赵瑁抓起来审问,从他嘴里翘出一点口供,再光明正大抓人。”
    毛骧自然秒懂他的意思,下意识的舔了舔嘴唇,眼神里闪过一丝疯狂:
    “是,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撬开他的嘴,拿到口供。”
    至于拿不到口供怎么办……诏狱里还有拿不到的口供?
    就算赵瑁悍不畏死,在已经锁定目标的情况下,一份真实的‘假’口供还做不出来?
    只要将这二十多人拿下,什么样的口供拿不到?
    就不信所有人都不畏酷刑。
    而只要有一个人开了口,剩下的人一个比一个招的快。
    这时毛骧小心的问道:“陛下,臣想将陈景恪叫过来协助调查,不知可否?”
    第13章 思烹狗
    让陈景恪协助调查?
    朱元璋淡淡的道:“既然你如此淡薄名利,想将功劳让给他,那我就封他为锦衣卫副千户,专门负责此案吧。”
    陈景恪发现赵瑁集团并检举揭发,再让他带队去查,那功劳就全是他的了。
    副千户的功劳比你千户还大,那还要你毛骧做什么?
    毛骧自然能听得出这个意思,打了个哆嗦,“是臣愚钝了,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冷哼一声:“哼,滚吧。”
    毛骧连忙退出大殿,直到退出门口很远,才敢擦拭额头的冷汗。
    心中非常懊悔,为何要试探皇帝,这不是在找死吗?
    是的,方才他就是在试探朱元璋对陈景恪的态度。
    如果不在乎,他就将陈景恪抓起来审问,并让他指认攀咬朝臣。
    能省却许多调查时间。
    如果朱元璋很在乎这个人,他就好好结交。
    只是他的小心思没能逃过朱元璋的眼睛,被狠狠的敲打了一番。
    殿内,朱元璋看着毛骧的背影,脸上浮出一丝讥笑。
    毛骧也开始不老实了,自从锦衣卫正式成立,他就小动作不断。
    鹰犬没有了鹰犬的觉悟,也就没有留着的必要了。
    这桩案子要从重从严查办,不光涉案的官吏要杀,那些出钱粮替贪官填补亏空的富户也不能放过。
    正好借这次机会打击一下地方豪绅势力。
    这么做必然会引起官僚士绅的不满,到时就将毛骧推出去平息民愤。
    只是瞬间他心中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如果毛骧知道他的一次试探会换来这个结果,也不知心中会做何感想。
    想起陈景恪,朱元璋眼睛里闪过沉思之色。
    原本因为告御状之事,他心中对陈景恪有所怀疑,认为他在挟恩自重。
    甚至皇后的病都是他虚构的。
    现在赵瑁集团浮出水面,证明他不是诬告,情况又不一样了。
    虽然救皇孙的目的不单纯,但确实为朝廷揪出了贪官。
    这是有功于皇室,也有功于朝廷。
    且经过调查,陈景恪家族人丁单薄属于普通百姓,祖父还曾经为大明建立出过力。
    这清白的家底,又进一步打消了他的疑虑。
    这几天,锦衣卫也传来了更详细的信息,陈景恪从小酷爱读书,深居简出钻研医术。
    十岁就开始编写医书,也没时间出去结交乱七八糟的人。
    关于他是从何处听说赵瑁集团之事的,朱元璋已经相信了陈景恪的说法,就是一个生病的商人闲聊所说。
    至于那商人为何会将如此重要的事情,告诉一个少年,也已经不重要。
    人心本就复杂,也许他就是一时嘴快想说了呢。
    当然,朱元璋的思想之所以转变的如此之快,还是因为马皇后的身体。
    御医已经确定皇后有病却束手无策,眼下能指望的只有陈景恪。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陈景恪没问题,就算他有问题,朱元璋也要用他。
    想到皇后的病情,朱元璋心情又沉重了不少,起身前往坤宁宫。
    刚进入院子,就见到一少年在走廊里散步,他脸上马上堆起慈祥的笑容:
    “哎呦,咱的乖孙,你怎么起来了。”
    “皇爷爷。”那少年正是朱雄英,见到朱元璋过来他也非常高兴,一溜小跑过来。
    “哎呦呦,乖孙你小心着点。你的病刚好,要多休息不能乱跑。”
    朱雄英神情还有些萎靡,但气色已经好了许多:“我已经好了,御医都说可以不用服药了。”
    朱元璋笑的更开心了:“是吗,那真是太好了。不过你久病初愈,还是要多加修养才是。”
    朱雄英点点头,忽然开口问道:“皇爷爷,治好我的那个郎中去哪了?我想当面感谢他。”
    朱元璋顿了一下,说道:“咱乖孙就是懂事。他有事出宫了,等忙完了就会过来,到时你再谢他也不迟。”
    正说话间,马秀英一瘸一拐的走过来,闻言笑道:“英儿这两天可没少念叨那后生。”
    朱元璋却脸色一变,心疼的道:“你的腿又抽筋了?”
    马秀英打了个哈欠,才说道:“老毛病了,你别担心。”
    朱雄英在一旁说道:“不是的,昨天晚上皇祖母的腿抽了两次筋,疼的眼泪都流出来了,一晚上都没睡。”
    “今天早上又抽了一次,走路都要人搀着,现在才好一点。”
    朱元璋很是心疼,怒视周围的侍从:“如此大事为何不告诉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