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过去的事提他做什么,给我说说这阿拉……天竺数字。”
    陈景恪心下暗笑不已,老朱这欲盖弥彰,不过他能听进去就好。
    一点一点给他讲大明之外的事情,就不信他没有想法。
    然后他就将阿拉伯……呸,天竺数字和计算符号给老朱讲了一遍。
    又进行了演算。
    朱元璋是什么人,自然一眼就看出了这种符号的方便之处。
    亲自上手演算了好几次,才赞叹道:
    “不成想,番邦竟也能创造出这么好的东西,看来咱也不能过于自大。”
    陈景恪逢迎道:“陛下英明,咱华夏文明向来兼容并蓄,取众家之所长为己所用。”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哼,别拍马屁,以为咱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吗。”
    “咱列不征之国,是怕后世子孙发动无谓之战,导致国内民不聊生。”
    “若有利可图……哼,咱已经派人去那两处地方寻找银矿,你可满意了?”
    陈景恪心中乐开了花:“陛下英明,臣为大明贺,为万民贺,为华夏贺。”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翘:“别拍马屁,咱不吃这一套。”
    “嘿嘿。”陈景恪憨笑着转移话题道:“陛下,臣还有一物献上。”
    “哦,何物?”
    陈景恪拿出几页纸:“一种新的账簿……”
    “我家是开药铺的,需要记账……我也经常帮着记账,觉得那记账方式太过繁琐……”
    “于是就自己琢磨了一套新的记账方式,自认为比之前的更好用,就献丑献给陛下。”
    朱元璋饶有兴趣的道:“哦,来给咱说说,你这记账方式和之前的有何不同。”
    陈景恪就将两种记账方式讲了一遍。
    老的记账方式,就像是流水一样,一长串数字,每次查账都要从头计算。
    非常的麻烦,也容易造假。
    新记账方式,采用了前世的思路。
    其实就是复式记账法,很繁琐但不容易做手脚。
    朱元璋在对比过两种记账方式的之后,自然知道哪个更好。
    “好,你又立下一大功。”
    第57章 实践
    “你之前说要给户部官员上课是吗?好,咱答应了。”
    将手中的账册放下,朱元璋说道。
    陈景恪连忙摇头道:“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好。”
    “将这算学书和账册交给户部的诸位上官,相信他们会做的比我更好。”
    朱元璋笑骂道:“你小子不是狂吗,怎么怂了?”
    陈景恪讪笑道:“那是我有点飘了,陛下原谅则个。”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惯着他,之前御医对他也不待见。
    只不过医生也属于技术人员,思想没有那么复杂。
    发现医术确实不如他,且他也不是那种嚣张之人,双方就和解了。
    户部那些都是正儿八经的官僚,满脑子都是斗争、面子。
    陈景恪跑过去说要教他们算学,那些人嘴上不会说什么,有机会绝对会狠狠地踩他一脚。
    但由朱元璋将算学书转交给他们,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他们只会惊叹陈景恪天赋妖孽,不会产生任何不满。
    甚至哪里看不懂了,还会主动来请教。
    是不是很奇怪?
    但人心就是如此。
    朱元璋将书收起来,道:“不错,还算有脑子。这书我会处理好,该你的好处一分少不了。”
    “谢陛下。”
    “最近英儿跟着太子学习,你没事儿也多去看看,跟着学一学。”
    “是,臣这就去。”
    好的主意固然重要,得当的实施方案同样重要。
    施行不得法,良策也会成为害民之策。
    王安石变法失败,固然有其本身的缺陷,但实施新法的官员阳奉阴违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他的变法直接侵害了官僚集团的利益,指望那些人帮他推行新法,闹呢。
    宝钞改革倒没有损害谁的利益,反而是朝廷大出血填补漏洞。
    自然不会有人恶意拖后腿。
    可调动如此多的资源,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要牵扯到许多衙门。
    陈景恪跟着朱标,可以深入了解大明的官僚体系是如何运作的。
    这对他以后出仕,帮助非常大。
    当然,老朱让他跟过来,还有个原因是教导朱雄英。
    此事复杂,很多地方靠朱雄英自己是很难捉摸透的。
    朱标又忙没时间,陈景恪正好可以帮他解惑。
    如果陈景恪也看不明白,再去找朱标或者朱元璋请教。
    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陈景恪和朱雄英一起,给朱标当起了秘书。
    事实上陈景恪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私下和各个衙门的人都有过接触,了解了他们办事的潜规则。
    比如,问户部要一笔银子。
    如何开口、去哪个部门、找谁等等都有讲究。
    一个不对,就能拖你十天半个月。
    还是合理合法的拖,告到皇帝哪里都没用。
    当然了,现在他是替太子朱标办事,自然没有人敢这么干。
    甚至相关衙门还要反过来讨好他,生怕他在朱标面前给他们上眼药。
    不过陈景恪并没有仗着这个身份就趾高气昂,表现的很谦虚。
    凡是和他接触过的官吏,没有不说一声好的。
    回去之后,陈景恪就将这些门道一一告诉朱雄英,以免他将来被蒙在鼓里。
    朱元璋得知这些之后,对他更是满意。
    当然了,他也没少以公谋私,时常借着出宫的机会,顺道溜回家看看父母。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也并没有说什么,人无完人,有瑕疵是正常的。
    只要不损害朝廷利益就行。
    如果陈景恪真的和圣人一样,他反而要担心了。
    甚至,他能包容陈景恪时不时的‘狂妄’,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说起户部,在见到新的算学书和账册后,直接就轰动了。
    一群人围在一起研究了许久。
    户部尚书曾泰立即就上书,请求更换天下账册。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在朝堂引起了不少的动静。
    不过有朱元璋的支持,这个意见毫不意外的通过了。
    更换账册其实很简单,就是比较繁琐。
    算学书才是最麻烦的,即便陈景恪已经尽量往简单写,依然让户部一众算学高手直挠头。
    新的算学符号,有汉字对照表,他们能看得懂。
    一元二次、二元一次的,他们能看的明白。
    可是什么统计学、等比等差数列、微积分等等,就有点深奥了。
    于是他们主动找到朱元璋,请求写这本书的大家当面教学。
    当老朱告诉他们,这是太孙伴读所写的时候,一群老头懵逼了。
    他们自然知道陈景恪,最近太子朱标频繁调动物资,双方还没少打交道。
    可他们实在无法将那个少年,和这本算学书联系在一起。
    但他们更不敢怀疑老朱的话,只能将信将疑的找到陈景恪。
    “陈伴读,这书真是你写的?”
    新任户部左侍郎邱广安,堵住前来办事的陈景恪,追问道。
    陈景恪心道,你们终于求到我身上了,老子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嘴上却矜持的道:“我也是从他人那里学到的,只是将其总结成书而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