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9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也就是说,这次不只是军制改革,行政方面也会变动?
    而且这种改动还是有利的,否则李善长他们不会这么高兴的。
    这个猜测一出,马上就引起了广泛讨论。
    有人相信,自然也有人不信。
    这种涉及军政两界的大变革,岂是那么容易的?
    但马上就有人,从参与会议的大佬那里,得到了肯定答复。
    朝廷确实要对行政系统进行变革,而且是大好事,惠及所有人的大好事。
    这下文官集团也沸腾了。
    咋滴?难道皇帝要给大家涨俸禄了?
    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啊。
    就是不知道涨多少,要求不高,涨个一倍我们就满足了。
    马上就有人反驳,别做梦了,还涨一倍,能涨个五成就谢天谢地了。
    但不管怎么说,文武官员都对这次改革充满了期待。
    一直关注外界动向的朱元璋,都不禁感慨:
    “所有人竟然都期盼着变革,这是前所未有之事啊。”
    马皇后说道:“所以,变革也是讲究方法的。”
    “陈景恪曾经说过,变革其实就是分馒头。”
    “把一部分人的馒头,分给另外一部分人。”
    “被分走馒头的人自然不乐意,就会站出来反对。”
    朱元璋点头道:“很形象的比喻,那他有没有说,他是如何让大家都满意的?”
    马皇后笑道:“谁说这次改革,所有人都满意了?士绅宗族就不满意啊。”
    “可他们话语权最小,只能看着别人把他们的馒头分走,无力反抗。”
    朱元璋一想也是,这次变革从国家到文武都获得了好处,只有士绅宗族遭受了重大打击。
    但他还是有些失望:“咱还以为,他能有更好的办法呢。”
    马皇后失笑道:“你可真贪心……不过他确实说过一些这方面的想法。”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追问道:“哦?他怎么说的?”
    马皇后想了想,说道:“将馒头做大,朝廷就可以将新增加的馒头,分给大家。”
    “还有个办法是做一块肉,让想吃肉的人,让出一部分馒头。”
    朱元璋眉头皱起,他感觉自己懂了,但又感觉什么都没懂。
    谁都知道将馒头做大更好,也都知道肉更好吃。
    可怎么将馒头做大?上哪获得肉呢?
    看着陷入苦思的老朱,马皇后没好气的道:
    “自找苦吃,有现成的能人不问,你在这发什么愁啊。”
    朱元璋恍然大悟:“妹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啊,陈景恪肚子里肯定还有货。”
    “咱没事儿就多找他唠唠,肯定能问出好东西来。”
    时间很快就来到四月十五,每半个月一次的中朝会如期举行。
    一大早,徐达就率领上百将领,出现在奉天殿外。
    而李善长也和数十位文臣大佬,差不多同时出现。
    看到这一幕,就算反应再迟钝的人都知道,今天要有大事发生了。
    而且十有八九是变革的事情。
    果不其然,在朝堂之上,朱元璋一如既往的雷厉风行。
    宣布了两大变革,军改和政改。
    然后让人将准备好的方案,分发给群臣观看。
    军方的人自然抢先观看军制改革,当发现是军功爵制的时候,都笑了。
    如果不是场合不合适,他们恨不得蹦起来耍一套拳,以表达心中的激动情绪。
    文官集团关心的事情比较多,军改和政改都关注。
    对军功爵制,他们自然很不满意。
    尤其是看到功勋的特权,更是打心底里不高兴。
    一群丘八,竟然也敢和我们相提并论?
    不行……
    额,先不急着反对,看看政改方案再说。
    然后……
    涨俸?
    还是翻着倍往上涨?
    最多的八九品官直接涨五倍?
    上一级在下一级的基础上涨五成?
    这么多钱,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皇上你知道这些年我们是怎么过的吗?
    不不不,是皇上你终于想通了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皇恩浩荡啊。
    过了好一会儿,众人才从涨薪的喜悦中恢复过来。
    继续往下看。
    设立乡衙?
    一次增加一万多命官职务,还有数倍于此的吏员。
    群臣很快就冷静下来。
    大手笔啊。
    难怪……难怪之前那些大佬都说,谁敢反对这次改革,谁就会被天下读书人戳脊梁骨。
    只能说,大佬们还是保守了。
    这谁要是敢反对,能不能活过第二天都不好说。
    至于军改?
    算了,通过吧。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皇帝主持下的,军方和文臣之间的利益交换。
    总体来说,军方获利要大一点。
    从之前的低文官一头,变成了现在的并驾齐驱。
    但对于文官集团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新法规定:
    募兵权在兵部,筹集军需粮草的权力,也在兵部。
    军械制造的权力,给了工部。
    军功的审核权在兵部手里,授勋权在礼部手里。
    而不论是兵部工部还是礼部,都是文官的地盘。
    总体上来说,文官集团还是能稍稍卡一下军方的脖子的。
    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限制军方的权力。
    没办法,中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军方太能闹杀人杀的太狠。
    把所有人都杀怕了。
    军队就是一头猛兽,用好了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用不好就会反噬。
    必须要套上枷锁。
    而兵源和后勤,就是最有力的枷锁。
    能确保军方不会失控。
    总之,对这个改革方案,文武双方都很满意。
    朱元璋趁机下令,让徐达负责军改,让李善长负责政改。
    并令各部门全力配合他们开展工作。
    俩人也是老战友了,之前就多次配合。
    且一个军方第一人,一个文官第一人,大家都服气。
    这个任命没有受到任何阻挠。
    退朝后,具体的改革方案公布,天下沸腾。
    军方从将领到士兵,都放下了最后的担忧。
    将领们开始期待,自己会被授予什么样的功勋。
    普通士兵则开始关注,自己的家人会被分到什么地方,能不能在乡衙门得个职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