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0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毛骧得知咱在调查他的罪证,就狗急跳墙。”
    “未经咱的允许,将锦衣卫精锐秘密抽调入京,准备对咱不利。”
    “……锦衣卫中不乏忠勇之士,将此事密奏与咱。”
    “于是咱就假装不知道,给他来了个关门打狗。”
    ……
    “看了这些罪证,咱才知道,他竟然借着咱的名义,做下如此多人神共愤之事。”
    “实在该杀……”
    朱元璋一番愤怒的发言,道出了毛骧被杀的缘由。
    大家自然不信什么狗急跳墙之说。
    但也都有了猜测,肯定是兔死狗烹,拿毛骧当替罪羊。
    不过那又如何?
    毛骧死了,他的党羽也大多被抓。
    这就足够了。
    不,这简直就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大喜事。
    于是,群臣一起赞颂:“陛下圣明。”
    此消息传出,天下人无不拍手称快。
    当街燃放烟花爆竹者不在少数。
    去祭祀长辈的人也忽然变多,不知道的还以为清明节到了。
    之后朱元璋对锦衣卫进行了清理,又有四百余人被抓。
    被查抄出来的财物加起来有一千余车。
    其中光铜钱就有数百车,金银珠宝、古玩字画不知凡几。
    查抄出来的土地,多达数千顷。
    以至于民间出现了一个顺口溜:毛骧跌倒,朝廷吃饱。
    朱雄英特意跑出来,去看被查抄出来的财物,眼珠子都绿了。
    “这毛骧,真真是可恶至极,竟然比我还有钱。”
    陈景恪很是无语,没看出来,你小子还是财迷啊。
    不过这倒是一件好事,想来他应该对海外的财富很感兴趣。
    说起来,不知道去调查岛国金银矿的人到哪了,这都两年多了,还没消息传回来。
    难怪都说,海洋强国不是造几艘船,招募一些水师就能成就的。
    别的不说,就这海图、洋流、季风等等,没有几代人也休想摸清楚。
    大明离岛国才多远,还有他提供的方位图,这都两年了还没信儿。
    更远的国家,还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呢。
    朱雄英看着前来接收财物的户部官吏,目光里充满了不舍:
    “哎,这么多宝物,入了户部仓库多可惜啊,应该放在内帑才对啊。”
    陈景恪失笑道:“谁说可惜,卖掉换成钱粮,还可以赏赐给臣子……”
    “放在内帑才没用,除了看还是看。”
    见朱雄英依然一副心疼的模样,他就笑道:
    “真想要?以你的身份,截留一部分放进内帑,没人会说什么的。”
    朱雄英有些意动,但还是摇了摇头道:“算了,国家自有法度。”
    “况且你说的也对,放在内帑除了好看也没什么用,还是放在国库好。”
    陈景恪心下很是满意,虽然有点财迷,但还是知道轻重的。
    “走吧,徐老大估计快到了,咱们要是去晚了,他又该抱怨了。”
    两人来到城南一处十里亭,等了两刻钟左右,徐允恭带着人马出现。
    见到朱雄英和陈景恪亲自来迎接,他非常激动,眼眶都湿润了。
    朱雄英嘲笑道:“哈哈,没看出来你老徐还这么多愁善感。”
    陈景恪无奈摇头,朱雄英太年轻了,还无法体会到离别之情。
    一直等在旁边的杜同礼,直到这时才上前行礼道:
    “陈伴读。”
    陈景恪看着他,笑道:“杜兄,许久不见。见到你春风得意,我也很高兴啊。”
    杜同礼感激的道:“皆蒙陈伴读照顾,某方有今日。”
    他确实感激陈景恪,尤其是这次毛骧一党被抓,锦衣卫被从上到下清理了一遍。
    更是让他战战兢兢。
    这次整顿是系统性的,不管是不是毛骧一党,都在被清算的行列。
    身处锦衣卫这样的机构,很难保持手脚干净。
    如果当初没有脱离锦衣卫身份,这次大概率也难逃一死。
    哪像现在,在稽查司可谓是风光无限。
    手中的权力一点都不小,走到哪别人都是笑脸相对。
    两相对比,让他更加感激陈景恪。
    深感这条大腿是抱对了。
    而且消息比较灵通的他,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陛下将八公主许配给了陈景恪。
    如果真是如此,那就是妥妥的驸马爷。
    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所以,这条大腿一定要抱牢了。
    陈景恪虽然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但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只能在心中默默的为杜同礼哀悼了三秒钟。
    希望宝钞稽查司,变成税务稽查司的时候,你还能这么想。
    朱雄英多会来事儿,早知道杜同礼是陈景恪的人,很是给面子的过来鼓励了几句。
    把老杜兴奋的骨头都轻了好几斤。
    这可是太孙啊,竟然也知道咱老杜。
    祖坟冒青烟啊。
    花花轿子众人抬,徐允恭也说道:“杜员外郎乃稽查司虎将也。”
    “精通探查之术,又通算学。若没有他,我可能还要半年才能回来。”
    杜同礼连忙谦虚的道:“徐郎中过奖了,都是您领导的好。”
    陈景恪从这话里听出了端倪,问道:“很难查吗?”
    徐允恭点头道:“没有几个人愿意将自己的财富暴露在外,更不愿意暴露在朝廷眼皮子底下。”
    “还好我们调查地方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估算宝钞发行量,没有引起太大的抵触。”
    “若是为了收税,我们几个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好说。”
    “即便如此,那些大户也藏的一个比一个严,想获得准确数字太难了。”
    朱雄英叹道:“辛苦你们了,我会向皇爷爷为你们请功的。”
    徐允恭感激的道:“我代兄弟们谢过太孙了。”
    徐允恭这次离京,是为了巡视地方。
    一检查新钞发行情况,二完善稽查司建设,三就是配合当地稽查司,调查地方经济情况。
    他几乎是一个府一个府的在跑,除了云贵这些偏远的地方,足迹踏遍了大半个大明。
    “最难查的还是江南,这里宗族观念太重了,我们时刻处在他们的监视之下。”
    “也正是因此,才将这里放在了最后。”
    “本来我还想着,要在这里耗上几个月。”
    “哪知道官吏涨俸之后,变得一个比一个积极。”
    陈景恪笑道:“有钱能使鬼推磨,看来涨俸还是很有用的吗。”
    徐允恭摇摇头道:“和你想的有些出入,他们这么积极,倒不是为了报答朝廷的涨俸之恩。”
    “而是怕朝廷不了解当地情况,滥发宝钞,导致他们手里的宝钞贬值。”
    陈景恪顿时有些哭笑不得,没想到竟然还能这样。
    想想也是,以前一个月才几贯钱的俸禄,随便伸伸手就捞回来了。
    现在是十几贯几十贯,一年下来就是几百贯。
    意义就不一样了啊。
    为了不让自己的俸禄贬值,他们必须和朝廷合作。
    就算不方便得罪那些大户,也最多是不闻不问,不会制造困难。
    有了地方官吏的配合,事情自然就变的简单多了。
    徐允恭继续说道:“以前我只知道北方困苦,南方才是朝廷的赋税重地,但对这方面认识并不是很清晰。”
    “这一次亲自调查过才明白,南北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