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2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你和魏国公、永昌侯他们关系莫逆,随便他们打声招呼,就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如果能让太子殿下开口,效果会更好。”
    “到时候上有周王府的庇护,下有军户照顾,那些士绅宗族又能掀起什么浪花?”
    陈景恪兴奋的道:“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哎,真是糊涂啊。”
    然后看着方孝孺,咬牙切齿的道:“你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等着看我笑话是吧?”
    方孝孺笑道:“之前你看了我多少次笑话,这次咱们扯平了。”
    陈景恪一时语塞,他确实没少看方孝孺笑话,没想到竟然被看出来了。
    心中也不禁叹道,难怪上辈子他能坐到那个位置。
    能力是真的不差。
    若非思想上出了问题,怎么都不至于落下个建文三傻的头衔。
    但愿这辈子,他能如愿成龙,而不是成‘傻’。
    郑重的朝方孝孺行了一礼,说道:
    “之前多有失礼,请方兄原谅。”
    在这一刻,他彻底抛弃了对方孝孺前世的种种偏见。
    方孝孺侧身受了半礼。
    陈景恪确实看过他的笑话,这一礼他应该受。
    但也教过他很多东西,将他引出迷途,走上了现在的道路。
    说是授业恩师也不为过。
    所以,他才侧过身受了半礼。
    等陈景恪起身,他扶正衣冠,郑重下拜道:
    “谢景恪教授之恩,孝孺终生不忘。”
    这一刻,他也完全解开了心中那一点小小的疙瘩。
    陈景恪将他扶起,说道:“人生最怕的就是孤独,有方兄在,我就不会寂寞了。”
    方孝孺也笑道:“哈哈……我也有正有此感,天幸使我得遇景恪。”
    两人之间,只剩下惺惺相惜。
    他们都不是那种矫情之人,心结解除就彻底将此事放下,不再去提。
    而是说起了推广短发之事。
    方孝孺说道:“洛阳是新都,河南很快就会变成新的京畿之地。”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京畿之地的喜好,最容易被天下人模仿。”
    “若京畿百姓皆剃短发,很快其他地方的人也会效仿。”
    “所以,推广短发不在应天,也不在和腐儒们争辩。”
    “而在于我们能不能在迁都之前,让河南百姓接受短发。”
    陈景恪沉吟片刻,深以为然的道:
    “确实如此,现在河南还不是京畿,改风易俗的阻力还不是很大。”
    “一旦迁都完成,这里就会成为天下中心。”
    “再想做任何变革,都要付出百倍的代价。”
    “我这就给周王去信,让他回来配合推广短发。”
    方孝孺补充道:“最好取得魏国公和永昌侯的支持,他们甚至可以用命令的形式,要求军户剃发。”
    “如果你能去一趟洛阳,说服太子殿下,效果会更好。”
    陈景恪点点头,朱标不需要亲自表态,只要他不反对就行。
    将修新都的二十万退伍军人,全都剃成短发,此事差不多就能成了。
    “我现在就给周王、魏国公和永昌侯写信,然后出发去洛阳一趟。”
    “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方孝孺说道:“放心,有我在出不了问题。”
    他之所以有信心说这句话,一是白英肯定会支持他;二是李祺虽然没有直接支持,但也是倾向于他们的。
    第三自然是他自己的战斗力,方孝孺从不缺乏自信。
    陈景恪没有耽搁,立即就开始了行动。
    他先是写好了一封信,交给方孝孺:“五天后将这封信寄出。”
    然后就乘船前往应天,他要亲自去向朱元璋说明情况。
    这是他朱元璋的默契,有什么大计划就先进行沟通,不可擅自行事。
    之前给自己剃发,和儒生们打嘴仗,可以先斩后奏。
    现在想在河南这个未来京畿布局,还要动用周王府以及军方的力量,就必须提前和朱元璋商量。
    一直以来,和老朱一家子配合都挺默契的。
    他不想自己破坏这份默契。
    所以,即便会耽误很多时间,他还是决定回一趟应天。
    至于为何五天后才将给周王的信寄出,也是经过计算的。
    他大概需要四天左右回到应天,一天时间说服朱元璋。
    方孝孺再此事将信寄出,虽然卡了个时间节点,但也不算先斩后奏。
    朱元璋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
    一路顺利回到应天,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皇宫。
    见到朱元璋之后,将自己的打算详细的讲了一遍。
    包括借用周王府和军方力量之事。
    “剃发之事能否成功,就在此一举了……”
    朱元璋不置可否,而是问道:“你为何如此在意剃发之事呢?和你并无直接关系吧?”
    陈景恪沉默片刻,郑重的道:“我的良心和医德,都不允许我袖手旁观,请陛下成全。”
    朱元璋满意的笑了,说道:“好,咱就成全你的良心和医德。”
    “尽管放手去做,出了事咱替你兜着。”
    陈景恪感激的道:“谢陛下。”
    朱元璋说道:“去看看福清吧,这些日子她可没少为你担心。”
    陈景恪道:“是,臣告退。”
    说完转身离开大殿,至于去哪里找福清,都不用考虑,自然是乾清宫偏殿。
    等他离开,马皇后从屏风后面出来,说道:
    “你还真是会收买人心啊,明明是利国利民之事,到变得像是你恩赐他一般。”
    朱元璋‘嘿嘿’笑道:“这就叫驭下之术,妹子你虽然比咱聪明,可真比起用人,你不如咱。”
    对这一点,马秀英毫不怀疑。
    要是不会用人,不懂驭下之术,他也没办法从一个乞丐变成天子。
    “你真就什么都不管,让他自己去折腾?”
    朱元璋摇头道:“怎么可能,没有咱的命令,天德不可能出手的。”
    “蓝玉倒是会帮他,可没有咱的命令,他也指挥不动多少人。”
    “我这就给天德和蓝玉传一道口谕,配合陈景恪的计划。”
    马皇后这才满意的点头,说道:“标儿和橚儿那边我给他们写信吧,让他们帮陈景恪盯着点。”
    朱元璋自然不会不同意,将事情商定,他才说道:
    “景恪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虽有大才目光长远,然经验不足,做事易出纰漏。”
    马皇后颔首道:“上次和福清的婚事我就看出来了。”
    “不过这也正常,他还年轻哪来的经验,多磨砺一些时日就可以了。”
    “倒是方孝孺,着实出乎我的意料。”
    朱元璋得意的道:“咱倒是一点都不意外,咱早就知道他有大才。”
    “现在不过是应验了,咱对他的评价罢了。”
    马皇后笑道:“好好好,你眼光最好了。那就赶紧多发掘几个人才,留给你的宝贝大孙子。”
    且说另一边,陈景恪来到偏殿,果然见到了福清公主。
    小姑娘本来很是挂心,但看到他一头短发,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陈景恪摸了摸自己的短发,也跟着笑了起来。
    思念、担忧……都溶解在了这笑容之中。
    “你的护身符很管用,我这次出去一切都很顺利。”
    福清公主轻声道:“那就好,我会继续在京中为你祈福的。”
    陈景恪只觉心中暖暖的:“我也……”
    话才刚出口,就听到不远处有人大喊一声:
    “呔,兀那秃驴,竟敢勾引皇家公主,找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