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9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果然不出所料,劳累成疾。
    “白兄,你应该好好修养一两年,否则恐命不久矣。”
    白英也是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的问题竟然如此严重。
    “陈伴读,你可莫要骗我。”
    陈景恪正色道:“我从来不拿生命开玩笑,你这是积劳成疾。”
    “也就是现在身体强壮,还能抗一抗。”
    “若换成四五十岁的人,早已经没了。”
    白英脸色微变,他今年也才三十出头正值壮年。
    且事业有成,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自然不愿意死。
    不过迅即就恢复了正常,苦笑道:
    “没想到,我这么快就要经历生死难关了。”
    然后正色道:“皇恩浩荡,且江南百姓为毒虫困顿千年,我又岂能为了一己之私置身事外……”
    陈景恪打断他的话,笑道:“谁说让你置身事外了,这次你来是出谋划策的,具体的工作交给别人去做。”
    “你就老老实实的吃药调养,等身体恢复了,朝廷那边还有很多大型水利工程,等着你去做呢。”
    一听说有大工程,白英立即就来了精神,追问道:
    “大工程?之前重修了黄河淮水,这次不会是准备对长江动手吧?还是说准备复通济水?”
    对长江动手?复通济水?您是真敢想。
    陈景恪说道:“济水都干涸近千年了,复通得不偿失。”
    “现在告诉你也没什么了,迁都之后朝廷准备复通隋唐大运河。”
    白英恍然大悟,说道:“是了是了,复通隋唐运河,不论南北,往来洛阳都能节约数百里路。”
    不过他神色里也难掩失望之色。
    复通隋唐运河虽然也算是大工程,可有前人留下的经验在,对他来说技术含量实在太低了。
    他更想要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情。
    而且相较于自己,他心中也为自己的老家山东感到遗憾。
    漕运代表的就是财富。
    京杭大运河从山东腹地穿过,沿途地区经济发展的都很不错。
    这也是黄河夺淮入海之后,山东依然能保留一定生机的缘由。
    而恢复隋唐大运河,山东段基本就废了。
    沿途的地区,恐怕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好日子了。
    不过还好,黄河回归故道,算是有得有失吧。
    陈景恪岂能看不出他的想法,心下暗笑不已,技术大牛都有这样的脾气。
    “很失望?那如果我说,在复通隋唐大运河之后,还要保持山东河段的漕运能力呢?”
    闻言,白英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说道:
    “我就知道,你的计划不会如此简单。”
    但随即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黄河水流量有限,恐怕无法支撑两段河道。”
    陈景恪说道:“我对水利所知不多,只能给你两个提议。”
    “一是将山东段缩窄,大船绕道走隋唐故道,中小船只走山东段。”
    “二是重新梳理山东境内河流,整合多余水资源。”
    在火车没有出现之前,漕运就是最便利的交通方式。
    漕渠沿线的经济发展都非常好。
    他提议复通隋唐大运河,安徽河北都会跟着受益。
    但如此一来,山东就成了受害者。
    陈景恪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又怎么会不考虑到这种情况呢。
    前世黄河夺淮入海,少了黄河水资源,白英都能将山东段大运河修好。
    这一世有了黄河水的补充,再将山东段大运河缩窄,疏通的难度只会更小。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中的难度依然非常大。
    必须要懂水利,还要了解山东河流分布,才能重新调配水资源。
    而这两个条件,白英都满足。
    所以,在听到陈景恪的提议之后,他不但没有觉得困难,反而整个人都兴奋起来。
    既能一展所学,又可以造福家乡,他自然一万个愿意。
    心中对陈景恪也更加的敬佩,难怪小小年纪就能获得陛下的信任,考虑事情真的是面面俱到。
    “好,此事就交给我了,马上就做规划。”
    陈景恪笑道:“不急,你现在先将身体调理好,然后帮南方各省制定一个大致的修缮河道之法。”
    白英按捺住迫切情绪,问道:“你准备让我如何配合?”
    陈景恪说道:“治理血吸虫,其实就是灭杀钉螺。”
    “灭杀钉螺最简单的办法,我只能想到两个。”
    “其一,将河水放干,然后捕捞,撒生石灰……”
    “其二,直接将原有的河道填平,重新开挖一条。”
    “比较大的河流,只能靠捕捞……”
    “你要做的,就是帮他们分析一下,哪些河道可以用第一种办法,哪些可以用第二种。”
    “不同的河道,又该如何进行这两项作业。”
    “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灭杀钉螺,那就更好了。”
    白英点点头说道:“此事好办,我明日就动身去考察南方各省的水流布局,尽快拿出方案。”
    陈景恪劝阻道:“此事非一日之功,可能要二三十年才能完成,不急于一时。”
    “你还是先养好身体,后续朝廷用到你的地方还有很多。”
    白英笑道:“没关系的,江南水网密布,处处皆可通船。”
    “我在水上飘泊二十年,乘船对你们来说会身心疲惫,对我来说就是休养生息。”
    “此行我只是考察水系,不用亲自下手干活,无碍的。”
    陈景恪却坚持道:“你先休息一周,我好好给你调理一下,看情况再说。”
    “不用和我争辩,此事我说了算。”
    白英感受到他的关心,很是感动,说道:
    “好,那我就听你的,好好歇上几天。”
    但他并不是真的歇着,而是让人找来了江南水网分布图,开始在地图上做初步的规划。
    陈景恪心中是非常佩服,难怪上辈子能封神。
    这态度,已经超过大部分人了。
    不过作为医生,他还是严格规定了休息时间。
    每隔半个时辰就要休息,每天办公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时辰。
    朝廷要大动干戈,在南方开展除血吸虫活动,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有事不关己,毫不在意的。
    也有诧异的,这不像是洪武大帝的手笔啊。
    哦,原来是太孙力主此事。
    那就不奇怪了,太孙仁慈啊。
    南方地区的人民,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欢呼雀跃。
    得知是太孙力主此事,还决定留下和大家一起除虫。
    江南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之前因为种种改革,利益受到损害而对朝廷心有不满的人,也改变了想法。
    至少太孙是将咱们南方人当人看的。
    可以说,在这一刻,朱雄英已经成了南方人心目中真正的君主。
    到庙观礼求神拜佛,都会加一句,保佑太孙平安万年。
    更有很多人家,都开始为朱雄英立牌位,早晚三炷香感谢。
    然后纷纷响应除虫行动,愿意倾家荡产协助朝廷除虫。
    面对这种情况,陈景恪欣喜不已。
    民心可用啊。
    但也足见江南百姓,被血吸虫祸害的有多惨。
    除虫,需要广大百姓配合才行,光靠朝廷是做不到的。
    想让百姓配合,就需要让他们知道问题在哪,如何做。
    借着这个机会,陈景恪派出了大量人员,主动宣传《防虫论》。
    并要求地方衙门开展培训班,向百姓宣传《防疫手册》和《防虫论》两本书。
    朝廷已经将除虫列入政绩考核,此事关系到自己的乌纱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