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5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否则也不会有这一场会议了。”
    张宇初眼睛一亮,说道:“老师的意思是,朝廷不会因为个别派系的不配合,就牵连整个道教是吗?”
    刘渊然露出孺子可教也的表情:“是的,但前提是朝廷对不听话的教派动手的时候,其他教派不要插手。”
    张宇初眼神里闪过一丝挣扎,许久才说道:“谢老师指点。”
    “不过都是我道教一脉,我还是希望各派都能平稳渡过这次风波。”
    刘渊然欣慰的道:“子璇果然胸襟开阔,足以担当我道教在宗教司的代表。”
    张宇初愣了一下,说道:“老师您……”
    刘渊然笑道:“你之前就受命掌管道教事务,现在去也算是熟门熟路。”
    张宇初苦笑道:“经历过上次之事,我哪还有脸再去谋求这个职务。”
    “况且,其他各派的态度您也看到了,他们不会服我的。”
    刘渊然嗤笑道:“这种事情,什么时候轮到他们发表意见了?”
    “真正决定人选的,是那位太孙伴读。”
    张宇初点点头。
    陈景恪的事情已经渐渐传开。
    消息灵通点的,基本都知道他才是大明政策的制定者。
    打压佛道,必然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谁能进入宗教司,他的话语权才是最大的。
    不过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张宇初疑惑的道:
    “莫非老师和那陈伴读相识?”
    刘渊然摇头道:“我哪会认识他,但我知道他认识你,且应该对你很有好感。”
    张宇初疑惑的道:“老师是否弄错了,我与他从未打过交道,他怎会对我有好感?”
    刘渊然说道:“你又糊涂了,如果他对你没好感,为何要下那张请帖?”
    张宇初这才想起那张让他丢尽颜面的请帖。
    当时为了逃避见面,他假装生病,到现在都还被人拿来嘲笑。
    如果是别人提这件事情,他肯定会认为是嘲讽。
    可对面是他很尊敬的老师,自然不会如此。
    莫非那陈伴读真如老师所言,是对自己有好感,才下的贴?
    “他不是为了分化我们吗?”
    刘渊然反问道:“有必要吗?”
    张宇初沉默了,双方实力相差太大,确实没必要搞那么多小动作。
    况且,真要分化拉拢,一个假装生病是糊弄不过去的。
    对方完全可以用探望为借口前来拜访。
    就算不屑于亲自出马,派人送点药过来也能起到效果。
    可是对方听说自己生病,就再没有下一步动作了。
    想通了这一切,他不禁有些尴尬:
    “是我误会他了,改天当亲自登门道歉。”
    “顺便向他解释一下道教的情况,取得他的谅解。”
    刘渊然不禁摇头,这个弟子太沉迷学术研究,总是忽略一些人情世故方面的忌讳。
    不过当年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自认为才华横溢,又得皇帝器重,真的是意气飞扬。
    然后就被残酷的现实给打醒了。
    这些东西,也是被发配云南之后才领悟到的。
    “你现在去拜访,在外人看来就是阿谀奉承,是攀附富贵。”
    “在道教各派眼里,你定然是准备出卖大家……”
    “所以,你现在什么都不要做,看着就行了。”
    张宇初却态度坚决的道:“为了道教,即便被人误会也顾不得了。”
    刘渊然心神震动,他在这个弟子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大义而不顾一切。
    然而光有热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行。
    显然,这个弟子现在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那只能自己这个当老师的来指点了。
    “你真以为屋内那些人就那么愚蠢?”
    张宇初疑惑的道:“老师何意?”
    刘渊然说道:“他们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当前形势,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罢了。”
    被朝廷打压,被无视,现在又被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骑在头上。
    他们心中自然积累了很多的不满。
    “他们又不敢冲着朝廷发泄,就只能消极对待此事。”
    张宇初恍然大悟,我就说能成为各派话事人的,应该不会这么蠢,原来如此。
    但随即又有一个疑惑生出:“可一直拿不出章程,他们就不怕朝廷生气吗?”
    刘渊然说道:“朝廷需要佛道的力量,自然不会一棍子打死,最多就是降下一些惩罚。”
    “他们就是凭借着这一点侥幸心理,才敢于如此行事。”
    张宇初皱眉道:“朝廷不会灭道,可灭掉一两家教派还是可以的吧?他们就不怕刀落在自己身上?”
    刘渊然说道:“侥幸心理而已,要么就是认为法不责众,朝廷不会下狠手。”
    “要么是认为,这么多派系一起消极,刀不会落在自己头上。”
    张宇初依然有些不敢相信,这太愚蠢了吧?
    “这……”
    刘渊然严肃的道:“不要把人想的太聪明,更不要将别人想的很理智。”
    “很多你认为很愚蠢的行为,在别人看来却是理所应当。”
    “很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就是愚蠢。”
    “如果人人都能保持理智和情绪,天下早就太平了,哪还有如此多纷争。”
    张宇初受教的道:“谢老师教诲,我知道了。”
    刘渊然继续说道:“而且朝廷就算心有不满,也不会直接下狠手,大概率是先从旁敲打一下。”
    “如果敲打之后还是拿不出章程,才会出手惩戒。”
    “各家都在等朝廷的动作,来调整自己的态度。”
    张宇初这才想明白一切,不禁苦笑道:“人心真是复杂啊。”
    刘渊然说道:“人心本……”
    话才出口,就见一名年轻道士急匆匆的跑进来:
    “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两人心中一惊,连忙拦住那名道士,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道士也顾不上行礼,喘着气说道:
    “外面传出一个谣言,说佛道两教窃取国朝气运,导致各朝国祚很难超过三百年。”
    说完,那名道士见两人不再说话,就拔腿往大堂跑去。
    只留下师生两个面面相觑。
    刘渊然叹道:“敲打来了,没想到一出手就如此的猛烈。”
    张宇初点点头,然后敬佩的道:“都被老师您猜中了。”
    刘渊然摇摇头,说道:“不过是多走了几年路而已。”
    “如果你真有机会进入宗教司,磨炼两年会远远超过我的。”
    张宇初认真的道:“我觉得老师比我更适合这个位置,以您的智慧,定能护佑我道教平安。”
    刘渊然苦笑道:“你以为陛下为何要敕封我为大真人?除了云南我哪都去不了。”
    他就是朝廷推举出来的教化百姓的表率,怎么可能会将他留在洛阳。
    肯定是回云南,继续搞教化工作。
    “而且人都有私心,我也有。”
    “比起在宗教司为道教出力,我更想回云南传道。”
    “正如陈伴读那天所言,我若想将自己的道传下去,就必须获得一块属于我的道场。”
    “我在云南已经有了很深的根基,又获得了朝廷的认可,如此大好时机岂能放弃。”
    闻言,张宇初也只能放弃了这个念头,说道:
    “那我就恭祝老师大道长存。”
    刘渊然点点头,说道:“对了,等会儿进去,你就对大家说准备去求见陈伴读,解释此事。”
    这次不用解释,张宇初也明白了其中的用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