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5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朱雄英也诧异不已,然后说道:“我收回刚才的话……”
    就在陈景恪以为,他会给出一个很高评价的时候,哪知他接着来了一句:
    “他的性子要是不改,怕是不得善终。”
    陈景恪:“……”
    你小子才是穿越者吧?
    朱元璋也很是惊讶,他知道解缙有才,也很欣赏其才华。
    也知道这个年轻人性子太傲太直,需要打磨才能重用。
    可是他怎么都没想到,解缙竟然能直到这种程度。
    就目前来看,阶梯性收税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不是官僚士绅,也不是地主豪强,而是勋贵。
    朝堂能看出这一点的人不少,可敢于当堂指出来的,他是唯一一个。
    这哪是性情耿直,这是不要命啊。
    朱元璋反而更加欣赏他了,同时心中也决定,将其贬谪到地方磨炼几年再说。
    这性子不改,败事的概率比成事的可能性更大。
    正好可以借助田税的事情,将他贬出京城。
    想到这里,老朱冷笑道:“你是在离间咱和诸位功勋大臣的关系吗?”
    解缙面容严肃,说道:“臣不敢,臣皆肺腑之言,请陛下明查。”
    朱元璋嗤笑道:“好,那咱就让你看看,什么才是国之柱石。”
    然后他看向勋贵,说道:“诸卿以为此策如何?”
    徐达出列说道:“臣以为此乃万世之法,为表支持,臣愿将家中七万亩田尽皆售卖。”
    汤和紧随其后:“臣乃开国勋贵世袭罔替,只有大明强盛,汤氏子孙才能享荣华富贵。”
    “此等万世之法,岂有不支持的道理。”
    “下了朝臣就将家中田产分与子弟,多余的出售给有需要之人。”
    冯胜紧接着站出来:“臣附议,这就将家中田产分与族人。”
    一名名顶级勋贵站出来,坚决拥护大明天子,支持皇帝的任何政策。
    这下群臣全都傻了眼。
    不是,你们是大明最大的地主好吧,就这么乖乖的把土地交出去了?
    到了这会儿,再傻的人都知道,皇帝是有备而来。
    尽管不知道双方是怎么协商的,事实是皇帝再一次获得了徐达等人的支持。
    而徐达等人就是勋贵的代表。
    他们支持,就意味着勋贵和军方也支持。
    以朱元璋的为人,又获得了军方支持,就再无人能阻止他的意志。
    这时,蓝玉缓缓从人群里站出。
    掌管军法这么久,他浑身充满一种摄人心魄的气势,让人望而生畏。
    他没有直接说话,而是用冰冷的目光,扫视站出来反对的那些军方将领。
    此时那些人也知道自己跳出来的太快了,心中正懊悔不已。
    再被蓝玉这么一瞪眼,吓的差点软倒在地。
    一大半人当场就退回了人群,剩下的人一看这情况,也连忙缩了回去。
    蓝玉这才满意的收回目光,说道:“陛下,勋贵皆忠于陛下,忠于大明。”
    “我们被人误会了倒还没什么,就怕有人打着我们的幌子,反对朝廷新政。”
    这话就差指着解缙的鼻子骂了。
    解缙此时也知道,皇帝提前和勋贵达成了默契,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有错。
    我又不知道这些,完全是出于公心才这么说的,何错之有?
    “臣只是就事论事,绝无针对勋贵之意,请陛下明鉴。”
    蓝玉讥笑道:“勋贵确实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可要论占有土地最多的人,非官僚士绅莫属。”
    “你为何只提勋贵,却对官僚士绅只字不提?”
    “难道是因为你是读书人出身?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单轮个人拥有土地数量,勋贵确实都是大地主,可人数毕竟少。
    要论总量,那自然是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官僚士绅,占有土地更多。
    只不过大明初立,再加上朱元璋连续打击,官僚士绅始终没有形成大地主。
    对朝廷的影响力,是无法和勋贵相提并论的。
    不过,现在蓝玉将枪口对准官僚士绅,也不算有问题。
    毕竟总量在那放着呢。
    听到他的这一番话,在场的文官们都意识到情况不妙。
    蓝玉这是把本来单纯的政策问题,变成勋贵和文官的斗争了。
    事情的性质在这一刻全变了。
    解缙毕竟年轻,还没有看透这一点。
    还以为蓝玉是打击报复,激动的道:“梁国公莫要冤枉……”
    蓝玉大声打断他,呵斥道:
    “如果方才勋贵们没有站出来支持新政,恐怕阻碍变革的黑锅,就要扣在我们头上了吧?”
    “事实就在眼前,你还有何话狡辩。”
    解缙被怼的满脸通红,也不辩解了,躬身道:
    “臣之忠心日月可表,请陛下明鉴。”
    朱元璋正想着怎么将他贬出京城,没想到借口这就来了,当即说道:
    “解缙言语失当辱及功勋,罚奉三个月,贬为泰宁县主簿。”
    泰宁县在辽西义州,属于新设县,地穷人少是标准的苦寒之地。
    将他贬到那里,和发配没什么区别了。
    从清贵的翰林,一朝被发配到苦寒之地,这个落差实在太大。
    解缙心中五味杂陈,却没有求饶,而是深吸口气,说道:
    “谢陛下隆恩。”
    一旁的陈景恪暗暗摇头,解缙这脾气早晚要吃大亏。
    不说别的,蓝玉这种莽夫都能将他怼的哑口无言,更何况是官场老油子?
    你有才华也要表现出来才行啊,装在自己肚子里,谁知道?
    朱雄英的关注点却不在这里,他有些惊讶的道:
    “梁国公这一手偷梁换柱玩的漂亮啊,这是你教他的?”
    陈景恪摇头道:“梁国公掌管军法,每天都要面对各种难题……这是自学成才啊。”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梁国公他……进化了啊。”
    朱元璋没有再理会解缙,而是将目光看向群臣:
    “勋贵们的态度你们都已经看到了,现在还有何话说?”
    群臣默然,他们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皇帝这一开口,就顺着蓝玉的话,把事情定了性。
    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政策之争,变成了勋贵和官僚斗争。
    反对新政,就是挑衅勋贵。
    和勋贵斗?
    当年刘伯温还活着的时候,他们确实这么干过。
    然后诚意伯就没了。
    从此之后他们就开始夹起尾巴做人,再也不敢轻捋虎须。
    但要让他们同意新政,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这简直就是在要他们的命。
    皇帝和勋贵达成了利益交换,可没有和官僚达成交易。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沉默。
    我们默默的反对总行了吧。
    这一招对于别的皇帝或许管用,但现在的皇帝是朱元璋。
    “诸卿都不说话,那咱就当你们同意了。”
    “阶梯性征税法,即刻起实施,敢有阻挠者严惩不贷。”
    群臣:……
    朱元璋又说道:“邱广安。”
    邱广安心一沉,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人群:
    “臣在。”
    朱元璋戏谑的道:“邱卿家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莫不是哪里不舒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