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8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多数人看都不看一眼,少部分人会问报纸是什么。
    然而这群大字不识一个的孩子,哪知道这些。
    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翰林院主办的周报,走过路过不容错过什么的。
    听到这里,陈景恪大致已经猜到问题出在了哪里,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你们都在哪里卖的?”
    那少年说道:“人多的地方啊,集市、做工的地方……都去了。”
    陈景恪心道果然如此。
    集市虽然人多,可大多都是小市民,在识字率不高的年代,大多都是不识字的。
    更不会用一天的薪酬,去买一份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的周报。
    做工的地方,说白了就是苦力市场,识字的人就更少了。
    在这些地方,能卖得出去才见鬼。
    于是就说道:
    “你们选错地方了,报纸只有识字的人才能看的懂,你们应该去读书人多的地方。”
    “或者去商人比较多的地方也可以。”
    那少年怯怯的说道:“读书人都是大老爷,我们不敢去。”
    陈景恪沉默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但你们是替翰林院卖报纸的啊,他们不敢拿你们怎么样的。”
    “如果有人抢你们的报纸,你们就记住他的模样,然后去找给你们报纸的人就可以了。”
    “他们自然会去找那些读书人的麻烦的。”
    那少年眼睛一亮,犹自不敢相信的道:“真的吗?”
    另外几个卖报的小孩,也都很兴奋的样子。
    陈景恪笑道:“当然是真的……不过你们吆喝的也有问题,应该告诉客户,什么是报纸。”
    然后,他就将报纸的具体含义告诉了几个少年。
    又给他们设计了几句新的广告词。
    比如,面对读书人的时候,就喊:太上皇、皇上、太子殿下亲笔文章……不容错过。
    面对商人的时候,就喊:国家政策、商业信息、物价变动……
    虽然他们并不能完全懂是什么意思,但在利益的驱动下,还是努力记了下来。
    见他们都记熟,陈景恪就说道:“去吧,在耽误下去,时间就不够了。”
    那少年朝他深深鞠躬:“谢谢郎君,您是个好人。”
    陈景恪笑着挥挥手,目送他们离开。
    这个机灵的少年,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但他并没有询问对方的名字,也没有扮演老爷爷给予对方什么大机缘。
    揠苗助长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给他一点帮助,让他赚取能力范围内的钱,已经足够了。
    如果他真的有能力,早晚还有再见之日。
    而且不要觉得卖报就没有前途,等大明周报的名声打出去,会有人主动在大街上等候他们。
    一天卖个几十份不成问题。
    那就是几十文钱的利润,比好几个苦力一天赚的钱都多。
    而且卖报纸,本身也算是文字相关的工作。
    真有心,慢慢学着识字,比普通人更容易出头。
    等小朋友们都消失在视线里,陈景恪打开报纸看了起来。
    版面、内容之类的全都没有变化,和上次见到的一模一样。
    区别是,纸的质量差了很多,摸上去明显更加粗糙。
    当然,变差也只是相对的。
    用这玩意儿糊墙啥的,完全没有啥问题。
    报纸糊墙,也是曾经好几代人的记忆啊。
    油墨也少了清香,变成了单纯的油墨味道,显然也换成了最普通的那种。
    但并不影响阅读。
    这才是地地道道的报纸啊。
    且说那几个少年,心怀忐忑的来到一处读书人聚集之地,大着胆子吆喝了几声。
    本来那些读书人还不感兴趣,甚至觉得他们有点吵。
    等听清楚周报是什么东西,而且上面竟然有太上皇、皇上和太子的文章,当即就有人过来购买。
    十一文钱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钱。
    了解太上皇、皇上和太子的想法,有利于科举和将来从政啊。
    必须要买。
    拿到手之后,发现内容竟然如此丰富,就更觉得物超所值了。
    毕竟,平时买一本书需要几十上百文,大部头的书甚至要几贯,几十几百贯的都有。
    这份报纸的内容,比得上好几本书了。
    书上字体一般比较大,一页纸没几个字。报纸采用的是蝇头小字,排版也较为紧凑。
    故而内容十足。
    所以,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报纸真的是物美价廉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内容如何。
    很多人也在怀疑,内容到底值不值得花这十一文钱。
    虽然这点钱不算什么,可谁也不想当冤大头不是。
    如果关系好,他们可以去买报纸的人那里去蹭,可不熟悉就拉不下那个脸了。
    总不能过去说,借我看看如何?
    就在他们犹豫的时候,就听那些少年喊:先看后买。
    竟然可以先看后买?
    这下很多还在犹豫的人,立即就围了过来,要了一份就在旁边观看起来。
    他们倒是不敢拿了就跑,毕竟这周围都是读书人,要是干了这种事儿丢人就丢大了。
    关键,这些报童表面看都是翰林院雇佣的,谁也不清楚到底是哪种雇佣关系。
    不敢随便欺负这些小孩。
    报纸的排版还是有些陌生的,他们熟悉了好一会儿才找到开头在哪。
    然后就发现,第一篇文章竟然真是太上皇写的。
    皇上、太子的文章都有。
    后面很多文章,都是朝中大佬编撰。
    陈景恪、李善长、邱广安等等,都有文章在上面。
    内容也非常多样化,有讲吏治的,有讲治民的,有讲新政的,有讲学术的。
    其中李善长讲的就是法治思想。
    蓝玉竟然也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文明治军的。
    看到这里,大家基本确信,这份报纸有用,非常有用。
    当下也不再犹豫,很多人都买了一份。
    很快,这几名报童的报纸就全卖光了,还有不少后来听到消息的,因为没买到扼腕叹息。
    那个机灵少年眼珠子一转,大声吆喝道:
    “明日一大早我们还会过来的,诸位先生想买可以在此找我们。”
    那些读书人一听,自然很高兴,纷纷预约一份。
    直到有一个人问道:“你们大致几点能到?”
    那机灵少年一脸茫然:“啊?”
    什么几点,他根本就听不懂。
    这时,另一名读书人说道:
    “你看他们像是买得起钟表的人家吗,别问了,想买就早点过来吧。”
    机灵少年有些羞耻,他知道钟表,取报纸的地方就有一个,可他不认识啊。
    心中不禁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认识钟表,更准确的掌握时间。
    -----------------
    就在此时,安西湾的朱樉,迎来了至关重要的一战。
    第376章 朱樉太卑鄙啦
    时间很快进入十月份,小亚细亚的战争氛围愈加浓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