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4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明也不例外,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千户所。
    朱元璋之所以将行刑地点放在这里,一来是这里重要,二来是有人竟然敢侵吞维护都江堰的资金。
    被陈景恪熏陶了那么久,他也知道了掌控舆论的重要性。
    一次性杀那么多人,即便都是贪官污吏,也会被人骂的。
    如何才不会被骂?
    在四川,和都江堰扯上关系,就是最好的办法。
    只要告诉成都平原上的百姓,这些贪官污吏侵吞维护都江堰的钱粮。
    秒秒钟就能把百姓的怒火引出来。
    别说是杀几百人,就是诛他们九族,百姓也都只会叫好。
    事实证明他的办法是正确的。
    今天数万百姓来观看行刑,没有谁指责他这个太上皇残暴。
    都认为那些人罪有应得。
    杀人还被称赞,老朱可实在太高兴了。
    走在路上,他对有些沉默的傅有德说道:
    “是不是怪咱杀的太狠?”
    傅有德下意识的说道:“乱世当用重典……”
    “嘿……乱世个屁。”朱元璋笑骂道:
    “大明都立国二十五年了,要还是乱世咱们这些人也太无能了。”
    傅有德有些尴尬,实在是习惯了。
    不过很快他就正色道:“虽然乱世已经结束,然大明变革激烈不亚于乱世。”
    “为了给变革保驾护航,用重典震慑人心是应该的。”
    “况且这些人确实死有余辜。”
    “我只是有些好奇,依照您的脾气,今日被处死的不应该只有这些人才对。”
    朱元璋这才露出满意的表情,说道:
    “咱也恨不得多杀一些人,只是杀的人多了谁来干活,大好局面不能坏在咱手里啊。”
    “所以就只杀了其中的的典型,罪责较轻又肯干实事儿的,就暂时饶过他们这一次吧。”
    傅有德点点头,半开玩笑道:“这次没诛人家九族,也不像是您的风格。”
    朱元璋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咱是真想将……嗯,用陈景恪的话说就是,拿着族谱挨个杀干净。”
    陈景恪经常说一些浑话,什么‘嫌族谱太厚’、‘死一族谱’之类的。
    此时想想,确实挺有意思的,不知道京城那边情况如何了。
    傅有德也不禁再次感叹,陈伴读真是宠冠天下啊。
    发散了一下思维,朱元璋才继续说道:
    “但没办法,大明缺人啊。”
    “马上又要在南洋分封二十个诸侯国,至少需要迁徙三四百万人过去。”
    “咱现在天天发愁哪里弄出这么多人出来,恨不得大姑娘小媳妇一天生一个。”
    “又哪里舍得拿着族谱杀人啊。”
    “这些犯官的亲族加起来有一万多人,杀了太可惜了,正好全都发配到南洋去。”
    听他主动提起分封之事,傅有德也借机打探道:
    “皇上说今年要大分封,臣斗胆一问,不知……”
    朱元璋没有隐瞒,说道:“放心,南洋二十诸侯国,五个亲王国,五个侯国,十个伯国。”
    闻言,即便是以傅有德的城府,也忍不住露出几分喜色:
    “这下勋贵们的心就可以放回肚子里去了。”
    恐怕放心的不只是其他人,还包括他自己。
    朱元璋没有揭穿他的小心思,而是说道:
    “你是国公,不在第一批分封之列,不怪咱吧?”
    傅有德连忙说道:“臣不敢,陛下如此分封自有道理,臣悉听陛下吩咐。”
    这倒是实话,大明十几个国公,如果有人封了有人没封,那没被封的肯定不高兴。
    但大家都没封,自然就没人说什么了。
    至于朝廷为什么不封国公,反倒是不那么重要了。
    或者说,朝廷肯定会给一个理由,等着就是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朱元璋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封国公。
    “每一位国公都是大明的顶梁柱,现在朝廷离不开你们。”
    “且南洋未来是大明的腹心之地,也不会允许特别强的势力存在。”
    “把公国封在这里,朝廷会不舒服,你们也会束手束脚。”
    “封几个侯国伯国,是最合适的。”
    “将来朝廷会另外选择合适的地方,为你们建立公国。”
    “到那时少了朝廷的约束,你们就可以尽情的施展才能了。”
    听到这个答案,傅有德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得知南洋没有公国,他就猜到了这一点。
    而且他也能猜到,未来的公国定然远离大明本土。
    秦王封在安西,晋王已经确定封在碎叶川,燕王去了天竺。
    三大塞王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国公。
    至于他会不会因此心里不舒服……
    还是那句话,三大塞王都封那么远,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解决了这一点小矛盾,接下里的谈话氛围就更轻松了。
    两人就大分封的事情,进行了更细致的意见交换。
    大分封只有王、公、侯、伯四个等级。
    至于子爵和男爵,对不起级别太低不在分封之列。
    当然了,之所以放着子爵和男爵不封,并不真的是他们爵位低,也不是没有土地可封。
    而是大明需要勋贵集团来平衡文官集团。
    但是王公侯伯的权势太大,很容易尾大不掉,子爵和男爵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而且留着男爵和子爵不封,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
    眼馋封国吗?想要吗?
    那就努力开疆拓土吧。
    还能避免有些人因侥幸立下军功封了爵,从此就开始躺平混日子。
    两人聊了很久,直到要离开时,傅有德忽然说道:
    “陛下,臣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继续待在蜀地怕会误了朝廷大事。”
    “且蜀地这些年相对平稳,不如另差大将来坐镇可好?”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说道:“你也想撂挑子是不是?”
    “自从咱退位,冯胜天天赖在洛阳装病,汤和直接将所有职务都辞了……现在你又要休息。”
    “是标儿忌惮你们,还是谁容不下你们啊?”
    这话就有些重了,傅有德连忙告罪,眼泪都下来了:
    “臣不敢……臣已经六十有九,常感精力不济……”
    朱元璋不耐烦的道:“好了好了好,又是这一套说辞,你们就不能换换词儿吗?”
    傅有德有些语塞了,听这语气,冯胜、汤和他们告退,用的也是这套说辞?
    哎,那些人真是的,就不能用别的借口吗。
    怎么能提前把我的词儿给抢了呢。
    既然这个说辞不能用了,他也只能说出了真实打算:
    “陛下,臣最近读战国策,看到触龙说赵太后篇,深有感触。”
    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哦?有何感触,竟然让你生出了退隐之心?”
    傅有德说道:“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朱元璋先是疑惑,你退隐和爱护子孙有什么关系?
    不过毕竟是洪武皇帝,马上就想通了其中的道道。
    “你想给傅忠让路?”
    傅有德说道:“陛下英明。”
    大明自有用人的规矩,父子兄弟不可能同时担任要职。
    哪怕傅忠是驸马,都没办法越过这个规矩。
    傅有德不退,傅忠就始终无法独当一面。
    一个六十九岁的老人,要给儿子让路,这个理由实在太充分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