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8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428章 大洋彼岸
    “你说,你们从流鬼国一路向东,到达了一块全新的大陆?”
    陈景恪看着眼前这个黢黑精瘦的男人,不敢置信的道。
    流鬼国(堪察加半岛)向东,那就是走的阿留申群岛。
    从亚洲去美洲的海路有很多,阿留申群岛就是主要海路之一。
    但那是二十一世纪,拥有成熟的航线,还拥有抗风浪能力更强的远洋巨轮。
    在明朝初年,靠着木质帆船,在没有航线图的情况下,横跨阿留申群岛。
    这简直就是一场奇迹,他们能活着回来,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要知道,这里最著名的就是风暴,常年大风。
    熟手走这条路都危险重重,更何况是一群从未到达过那里的陌生人。
    以至于陈景恪都有些怀疑,他是不是在说谎。
    所以他紧接着又问道:“你如何证明自己到过?”
    陈永和比陈景恪还要激动,毕竟陈景恪那可是传说中的大人物,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见到他。
    至于发现新大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有多伟大。
    所以,此时的他,还沉浸在兴奋忐忑之中。
    听到陈景恪的质疑,他连忙说道:
    “我们画的有海图,还有从那边带回来的物品。”
    说到这里,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激动的道:
    “我们带回了很多良种,有一种和薯类很像的根茎,能长到碗一样大。”
    “一亩地就能产上千斤。”
    怕陈景恪不信,他还特意强调道:
    “我说的都是真的,我们带回了很多那种薯类,就在船上。”
    陈景恪‘噌’的一下站起身,激动的道:
    “在哪?快带我去看看。”
    此时他终于确认,对方真的到过大洋彼岸。
    否则不可能准确描述出红薯的样子。
    毕竟,红薯的产量,在没有见过的人看来,那就是天方夜谭。
    在亩产两三百斤就算高产的年代,有东西可以亩产几千斤。
    真就是,编都没人敢这么编。
    只有见过的人,才敢这么笃定的说出这样的话。
    当然了,陈景恪激动不是因为红薯,亩产两千斤的水稻上辈子他都经常吃。
    自然不会因为红薯就激动。
    他真正高兴的,是华夏有勇士敢于去冒险。
    红薯等良种,不过是对勇者的奖励罢了。
    陈永和自然不懂他的想法,以为他是因为高产良种激动,心中也不禁有些骄傲。
    毕竟这是他们九死一生带回来的。
    正准备起身带他去船上,却被松下纯太郎给拦住了:
    “陈伴读千金之躯,岂能随意冒险,派人去把东西取过来吧。”
    陈景恪也冷静下来,让两人稍安勿躁,喊来自己的管家吩咐道:
    “去东宫请太子过来,就说我有要事。”
    管家立即小跑着离开了。
    陈景恪这才对陈永和说道:“良种关系国民生计,当有太子亲迎才能表达重视。”
    陈永和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竟然这么容易就见到太子了?
    松下纯太郎有些担忧,小声的提醒道:
    “伴读,您看是不是要慎重一些。”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万一良种是假的呢?
    贸然把太子请过来,那可是大罪。
    但作为穿越者,他已经确定此事八九不离十。
    更何况,就算是假的又咋了。
    他小小朱还能为了这点事儿翻脸不成。
    当然,这话是不能明着说的。
    他对松下纯太郎说道:“就算没有良种,诸位甘冒天险为华夏为大明探索世界,也值得太子亲自表彰了。”
    陈永和感动的热泪盈眶:“谢陈伴读,有您这句话……日后若有差遣,草民万死不辞。”
    陈景恪也很感慨,说道:“放心,一旦证实你们真的达到过新大陆,朝廷必有嘉奖。”
    “对了,你方才说的海图,可有带在身上?”
    陈永和擦了擦眼泪,忙不迭的道:“有,您看。”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厚厚布包,打开后里面是一叠皮革。
    将皮革展开,有一尺见方,上面有一条条黑色的凹陷纹路。
    陈永和解释道:“船上潮湿,我怕用墨作图容易糊,就想到用牛皮。”
    “上面的纹路,是用铁丝烫出来的。”
    陈景恪赞许的道:“此法甚好,你有心了。”
    说完就朝地图看去。
    嗯……对于习惯了球形地图的人来说,这幅图很怪。
    但大体轮廓是能看得出来的。
    确实是从阿留申群岛去的对岸,沿途大致的岛屿都被标注了出来。
    但新大陆,却只标注了西海岸的海岸线,东海岸是空白。
    而且向北也没有到达白令海峡,向南大致走到了南美洲中部地区。
    陈永和有些羞愧的道:“我们试图环绕新大洲转一圈,画出完整的地图。”
    “只是一直向南走了几千里都没走到头,大家筋疲力竭,我们只能回来了。”
    “所以只能画出新大洲局部的样子。”
    陈景恪却表扬道:“能走到那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还探索了几千里。”
    “你不必为此羞愧,应该感到骄傲。所有华夏人,都应该为你们的壮举感到自豪。”
    这赞誉太高了,陈永和兴奋的脖子都红了:“陈伴读过奖了,草民不敢当,不敢当。”
    陈景恪又仔细看了看这张图,小心的收起来,说道:
    “这张图送给我如何?”
    陈永和说道:“您喜欢就拿去好了,我回去可以再画……不是,这本来就是准备献给朝廷的。”
    陈景恪哑然失笑,这人依然带着原始的淳朴啊。
    之后陈景恪又和他谈起了事情的始末。
    得知他们曾经得到过傅安的赞助,不禁微微点头。
    环境真的能影响一个人的眼界。
    傅安以前只能说比较开明,去淡马锡做了几年总督,就成了激进派中的激进派。
    这些年经常资助探险队,收获还不小。
    不过探索出来的基本都是小型岛屿,或者是新的海路,除此之外并没有特别大的发现。
    但种子撒播的多了,总有一颗能开花结果。
    这不就发现大洋彼岸了吗。
    有一点很无奈,发现新大陆并不会带给他们太多荣誉。
    因为此时的华夏,真不缺这点地。
    不过还好,华夏人对粮食有着别样的感情。
    发现新大陆不能带给他们荣誉,良种可以。
    这一次,一定要重重表彰他们的功绩。
    随着陈永和的讲述,陈景恪也终于知道了,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只有四个字能形容,九死一生。
    不只是危险,还有迷茫和绝望。
    “若非不想埋骨他乡,我们真的没有勇气回来。”
    这是提起返程的时候,陈永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他们没能发现白令海峡,回来的时候走的依然是阿留申群岛。
    明知道前方的危险,依然义无反顾,只为了回到家乡。
    叶落归根,这是融入华夏骨子里的思想。
    事实上他们的担忧是正确的,返程途中一艘船终于坚持不住,被风浪摧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