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0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就比如您担心安平侯未来不得善终,可是您想过没有,以他的功绩早晚是一方诸侯王。”
    “到时候离开大明,所有的问题就全都解开了。”
    赵谦恍然大悟,一拍脑门说道:“哎呀,你看我都糊涂了,竟然把分封给忘了。”
    然后他欣慰的道:“芝儿长大了,都能替爹排忧解难了。”
    赵芝笑道:“也不全是我想到的,平日里与姐妹们闲聊,大家也讨论过国事。”
    “曾经就提起过安平侯之事,最终大家得出的结论就是,他很聪明。”
    赵谦若有所思的道:“你和福清公主关系如何?”
    赵芝说道:“与公主倒是熟识,她几次想拉我去帮她做事。”
    “只是……我都没有答应。”
    赵谦自然知道女儿在顾虑什么,礼法束缚啊。
    如果是以前,他也不支持女儿抛头露面。
    倒不是觉得女人就该相夫教子什么的,而是怕影响到女儿的声誉,以后不好嫁人。
    不过今天的经历,却让他有了别的想法。
    时代不同了,福清公主整日拉着一帮子小姐妹做事情,必然是经过安平侯同意的。
    以他的智慧,这么做必然有极深的用意。
    虽然自己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跟着聪明人走,总是没错的。
    再说,自家女儿好像颇受福清公主重视,有她在还怕嫁不到好人家?
    想到这里,他就鼓励的道:“如果你想去,就去吧。”
    赵芝没想到会得到支持,惊喜的道:“真的?”
    赵谦笑道:“爹还能骗你不成,有福清公主照看着,爹也放心。”
    -----------------
    宫里,陈景恪被老朱强行拉了壮丁,拿着一卷试卷翻看起来。
    老朱扔给他的,正好是诸侯们的试卷。
    他翻开瞅了一眼,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这踏马写的是啥?
    找只蜘蛛蘸点墨水,放在纸上爬,都比这字好看。
    不过他也能理解,出身低微,靠军伍里卖命博取一个前程。
    哪有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
    能写成这样,估计也是临时突击学会的。
    他仔细分辨,发现写的倒是还行。
    什么是国,什么是民,什么是君……这些问题都回答的中规中矩。
    至少说明他们认真学了。
    冲这个态度,未来封国就很难出现妖魔化的事情。
    后面有治军的内容,他写的就多了。
    真可谓是扬扬又洒洒,显然是经验丰富。
    提到如何治理土人,他体现了一个军人应有的特色。
    杀伐果决。
    不听话的杀全家,听话的分土地教化。
    甚至还提出了一些针对土人的作战方式,可见他不是随便乱说,而是真的考虑过的。
    对于这些内容,陈景恪相当满意。
    这个人,适合掌握军事。
    至于国政……就他对国政的认识,还是让国相府暂管的好。
    第二份试卷,是代王朱桂的。
    只看了前三题,陈景恪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踏马的,老朱的基因真奇怪,那么多儿子要么是大才,要么是活畜生。
    没有平庸的。
    这个朱桂……就属于后者。
    他在试卷里直接就写了,百姓就是奴仆,官吏就是管家,君王就是一家之主。
    就这个认识,要是让他掌权,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陈景恪直接将试卷丢给了老朱:
    “陛下,这位……若非他是您的儿子……您还是自己看看吧。”
    老朱见他如此生气,也非常好奇,接过试卷一看,老脸不禁一红。
    这想法,怎么这么熟悉呢。
    肯定不能承认是和自己学的,只能装糊涂大骂道:
    “这个混账东西,真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把他的封国取消了,先丢在国子监多学几年再说。”
    朱标接过试卷扫了一眼,也是眉头紧皱。
    换成以前,他或许会认为,先让朱桂过去当几天国主再说。
    如果实在不堪,再将他召回训斥。
    可经历了朱樉之事,他再也不会有类似的想法。
    就这种认识,去了封国还不知道要怎么折腾百姓呢。
    而且他还是亲王,国相府肯定是管不住他的。
    可是突然将他的封国取消,影响也太大了,换成谁都可能无法接受。
    必须得想个合适的借口才行。
    那么,什么借口呢?
    朱标将目光看向陈景恪:“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他昏迷一段时日,又不伤他身体?”
    第439章 他配吗
    让人昏迷又不伤身体?
    听到这话,陈景恪非常惊讶,这是朱标能说出来的话?
    不过马上他就明白缘由了。
    看来朱樉之事对他的打击,比想象中要大的多啊。
    但对于这个要求,他只能表示无能为力。
    让人昏迷的法子多,可不伤身体就难了。
    别说现在,就算上辈子都很难做到。
    一旁的朱元璋也非常的无奈,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问题。
    可他更不想因为别的儿子,让朱标背负更多的心理负担。
    老大的身体,扛不住啊。
    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非要有人受委屈,那就让朱桂去承受吧。
    想到这里,他声色俱厉的道:“为什么要让他昏迷?”
    “面子?面子是自己挣来的,他配拥有面子吗?”
    “他考核不合格,不适合当一国之主,就是暂停分封的理由。”
    “把这个理由光明正大的拿出来,摆到所有人面前,也让世人看看朝廷的决心。”
    这一席话,说的朱标、朱雄英、陈景恪三人也激动不已。
    “爹/皇爷爷/陛下英明。”
    试卷很快就批改结束,勋贵方面除了朱桂其他人都通过了考核。
    事实上朝廷的试卷并不难,都是平时上课教的最基本的知识。
    只要思想没有问题,都能混个合格。
    区别是,有些人具备行政能力,可以自己主导国家建设。
    有些人就是妥妥的莽夫,国家行政要交给国相府。
    但不管是哪种,都是大明宗藩体系下的一方诸侯王,拥有超然的身份。
    至于国相和财政大臣的选拔,也非常顺利,择优录取就可以了。
    这一次被淘汰的也不用担心前途问题,后续大分封还有的是机会。
    况且,能被选中成为封国高层的预备役,本身就是能力出众之辈。
    就算不去封国,在大明也是一方高官。
    他们之所以报名去封国任职,是在朝内缺了点助力,想再进一步非常困难。
    去封国干几年,回来啥都有了。
    就算不回来,在封国也是排在前列的大人物,足以史上留名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