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6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让一众理学官吏,心中更加惶恐,总感觉身边谁都是可疑的。
    接着,陈瑛就将这些人的算计全都说了出来。
    就是断尾求生。
    孔家出几个背黑锅的,罪名能隐藏的就隐去,隐藏不了的就推到背锅侠身上。
    至于理学派官吏……
    让太上皇自己看着办吧,他处置谁谁就去死,不要攀咬他人。
    剩下的人,要照顾死者的家人。
    其实都在大家意料之中。
    然而这都是私底下的事情,是见不得光的。
    此时被陈瑛当众说出来,那就是欺君之罪。
    果不其然,老朱大怒:“来人,将刘敩、赵叔才、左川……全部下诏狱。”
    他一口气点了三十几个人的名字,全都是理学派在朝堂的中坚力量,也是之前逼宫的主力。
    一群锦衣卫冲入殿内,将这些人全部拖走。
    朝堂直接空出了一大块,群臣皆瑟瑟发抖。
    所有人都知道。
    杀戮,开始了。
    第466章 族诛
    三十余人被下诏狱只是开始,接着锦衣卫四处出击,将京畿地带的理学官吏全部缉拿入狱。
    可以说,理学中的京官和京畿地区要员,全部被下狱。
    这也意味着,理学派彻底失去了中央代言人。
    一个学派,一旦无法在朝堂发出声音,那离没落也就不远了。
    儒家其他派系,则只抓了跳的比较厉害的领头人。
    剩下曾经参与过逼宫的人,则只是给予警告。
    所有人今年的考核一律是下等。
    按照大明律,连续三年考功下等,最轻降职,严重的会被罢官。
    而且三年内有一次下等,哪怕其余两年全是上等,也只能平调无法升迁。
    这意味着,三年内他们没了升迁的希望。
    对有志于官场的人来说,是个非常严重的处罚。
    但所有接到处罚的人,却都放下了心中的石头,跪地叩谢皇恩。
    盖因,同罪不二罚。
    现在老朱给了他们考功上的惩处,就不会再给予别的处罚。
    意味着,他们的命保住了。
    宫里,看着这个处理结果,以及群臣的反应。
    陈景恪叹服:“太上皇的手腕太高明了啊。”
    “先是摆明了只针对理学,并对其余学派宽大处理,彻底将理学孤立。”
    朱雄英与有荣焉的道:“何止啊。”
    “这一手宽大处理,既得了人心,又确保了不会因为缺员太多,导致国家行政系统停摆。”
    “但考功下等,也决定了这些人三年内不可能升迁。”
    “那么空出来的职务,就和这些人无关了。”
    “朝廷可以光明正大的启用革新派官吏。”
    “此举过后,大明的官场面貌将焕然一新。”
    陈景恪竖起大拇指道:“高,实在是高啊。”
    老朱被俩人吹的有些飘飘然,嘴角都快咧到耳朵后面去了:
    “这才哪到哪,当年咱将天下群雄戏耍的团团转的时候……你们是没见到啊。”
    一高兴,老朱就开始讲起了自己的光辉岁月。
    老年人吗,就有这个习惯。
    更何况他也确实不是吹牛,人家当年是真的牛。
    而且通过老朱的讲解,也能让人更加详细的了解当时的细节,以及参与者的心理状态。
    所以陈景恪和朱雄英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与皇帝一家子不同,外面依然是风声鹤唳。
    通过这种区别对待,大家都明白,太上皇这是冲着理学去的。
    理学是保守势力的核心,正是他们明里暗里的阻挠,导致第一次国家计划的全面失败。
    太上皇在算总账。
    有些反应比较快的,已经想到为何太上皇不把权力移交给太子了。
    不是他恋权,而是要为太子扫清最大的障碍。
    看明白这一切之后,尚羲韶苦笑道:“太上皇的计策……高明啊。”
    邱广安也深以为然的道:“以前我只知道太上皇杀伐果断。”
    “今日终于领教了他老人家的手腕,难怪能得天下。”
    自上次两人达成共识,私下交往就频繁了许多。
    本来他们想的是,太上皇要是一退再退,就入宫劝谏。
    一个好杀但明智的君主,也比一个糊涂软弱的君主要强的多。
    尤其是大明变革不断,更需要强势君主。
    否则,之前的一系列变革,很可能会被废除。
    这是他们不愿意见到的。
    只是,还不等他们入宫,形势就变了。
    原来,一切都是计谋。
    尚羲韶叹道:“理学这次在劫难逃了。”
    看着他痛苦的样子,邱广安也有些唏嘘。
    尚羲韶不算理学出身,但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哪个没学过一些理学知识?
    眼见一门显学就要被废,他自然很难过。
    可理学确实阻挠了新法,被废是理所应当的。
    邱广安也只能安慰道:“华夏信史两千年,学派起起伏伏是很正常的,无需为此担忧。”
    “太上皇的目的,应该只是将理学撵出朝堂,并不会真的禁绝。”
    “以后大家还是可以私下学习研究的。”
    “理学的精髓,也会被其他学派吸收……”
    尚羲韶说道:“我知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理学强盛这么多年,已经非常难得了。”
    “只是……人老了,难免会悲春伤秋。”
    说到这里,他毫无征兆的转移话题道:“此事过后,我会向陛下请辞。”
    他说的陛下是朱标,因为他是朱标提拔起来的。
    邱广安嘴巴张了又张,最终也没有说出什么挽留的话。
    尚羲韶虽然本意是并不反新政,但他的行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法的进展。
    关键是,下面无数人打着他的旗号阻挠变革。
    如果他不退,以后类似的事情还会继续发生。
    残存的保守派,会自发的团结在他旗下,打着他的旗号继续作妖。
    到那个时候,他想善终都不可能了。
    现在主动引退,还能给自己留个体面。
    所以,最终邱广安说道:“保重。”
    能看出朱元璋打算的人不少,但能像尚羲韶一般选择急流勇退的,少之又少。
    奋斗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得来的位置,岂能轻易放弃?
    有些人则是想退而不可得。
    锦衣卫四处出动,锁拿理学派官吏。
    有些是诏狱里面那些官吏招出来的同党,有些则是之前理学占上风时候,出来搞事情的。
    比如,禁止百姓讨论孔家恶行的,根本就不用审,抓起来就完事儿了。
    陈景恪虽然很不忍,却并没有再劝阻。
    这些官吏里面,或许有很多是好官清官。
    然而这是阵营斗争,没有人会去在意个人的好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