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0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因为他认为唯物学过于强调‘物’,有失偏颇。
    什么王朝更迭是历史趋势,与个人的影响不大?
    纯纯的放屁。
    把徽钦二宗换成唐太宗,北宋能灭?
    当然,曹端并不否认历史大趋势的巨大影响,但也不能忽略个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毕竟所谓的历史大趋势,不正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创造出来的吗。
    所以,在学术上曹端是骄傲自信的,他不认为自己比任何人差。
    之所以不如某些人,那是太年轻了,再给他十年时间他将比肩先贤。
    可是面对《大同世界》,他却收起了所有的骄傲。
    亲眼见到陈景恪之后,他更是心折不已。
    认为这才是孔子所言的君子。
    所以,在陈景恪面前,始终毕恭毕敬执弟子礼。
    几人的话题,自然是围绕陈景恪和《大同世界》展开的。
    各自谈了自己的理解,并将自己的疑惑讲给大家听。
    一番交流下来,都觉得大有收获。
    期间难免会用其他学派思想,和大同思想做辩证。
    曹端就说道:“唯物论重物而轻心,其他学派重心而轻物,双方各有优缺点。”
    “大同世界物心并重,且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实乃华夏文化大成之作。”
    杨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自古以来,我华夏文化就以问‘心’为主。”
    “强调个人道行修养,认为人心治而天下自平。”
    “也就是重内而轻外。”
    “具体如何治理国家,只有法家进行过一些探索,其他各派并未多言。”
    “安平侯的大同思想,打破了前人的成规。”
    “对国家、万民、律法等等进行了诠释,为施政指明了道路……”
    曹端认同的道:“勉仁兄所言大善。”
    “前人重内而轻外,经典的作用也是为了帮助我们领悟真意,掌握其中的理。”
    “故而内容方面过于随心。”
    说是随心,其实就是零碎,想到哪就说到哪。
    前一篇还在说学习的重要性,下一篇就转成如何做人了。
    而且先贤写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感悟‘理’。
    重点在于感悟‘理’,不在于看了多少书。
    如果不能悟到其中的理,就算把所有书都看了也没用。
    如果看一篇就能悟到其中的理,那剩下的看不看都无所谓了。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哪怕先贤经典少了几篇,都没有任何影响。
    “安平侯的大同世界,更注重逻辑性,整部书前后相连。”
    “缺了任何一篇,其意就不完整了。”
    “非但如此,安平侯还对先贤思想做了系统性梳理……”
    “其心胸之宽阔,实在让人敬佩。”
    看着曹端一副心服口服的模样,众人都觉得有些诡异。
    你一个理学未来领袖,这么夸对手吗?
    不过他们倒没有认为曹端要改换门庭。
    之前陈景恪当众说过,曹端要改良理学。
    对其进行了高度赞扬,并表示会尽可能的给予帮助。
    所以大家都知道,曹端并不是背叛理学,而是真为人坦荡。
    即便如此,回想之前理学被打压,大家还是觉得很怪异。
    接下来众人又从学问,讲到了时政。
    各自就自己擅长的地方,进行了一些分析阐述。
    通过交流,大家对对方的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更加的认可了对方。
    一直聊到天色昏暗,众人才相约下次再聚之后各自散去。
    第二天杨溥、杨荣等人就回了洛阳城,迎接即将到来的考核。
    -----------------
    大明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的变革,安西的局势却风云骤变。
    秦国占据安西高原的四个半月后,也就是九月底,一个让朱樉大惊失色的情报传来。
    脱脱迷失死了。
    柳芸娘面色沉重的道:“……维陶塔斯背弃盟约,在脱脱迷失和帖木儿交战的关键时刻发动背刺。”
    “脱脱迷失猝不及防大军溃败,他本人也被帖木儿擒获并处死。”
    朱樉看着情报,愣了好一会儿才恢复过来,追问道:
    “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维陶塔斯会背叛盟约,他又是怎么和帖木儿勾结在一起的?”
    柳芸娘摇摇头,回道:“此事帖木儿隐藏的极深,我们的眼线没有听到任何风声。”
    朱樉深吸口气,道:“事情发生前他肯定严防死守,但现在脱脱迷失已死,他定然不会再保守秘密。”
    “马上去查,我要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柳芸娘说道:“我已经派人去查了,很快就会有情报传回。”
    朱樉点点头,然后命人将李芳等人都叫了过来。
    在等待的间隙,他去了隔壁大殿。
    这座大殿中心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是整个西域的地形地貌以及势力范围。
    盯着沙盘看了好一会儿,他对维陶塔斯和帖木儿勾结的原因,有了猜测。
    只是现在还不敢肯定。
    很快李芳等人到来,得知脱脱迷失死亡的消息,也是非常的震惊。
    本以为会是坐山观虎斗,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分出胜负了。
    关键是,大胜之后帖木儿下一个目标,绝对是秦国。
    李芳说道:“帖木儿下一个目标不是我们,就是晋王……”
    朱樉打断他,肯定的道:“必定是我们,这一点无需怀疑。”
    李芳也没有追问为什么,而是顺着他的话说道:
    “那事情就麻烦了。”
    徐膺绪也面色严峻,盯着沙盘说道:
    “帖木儿、金帐汗国、维陶塔斯,三方合兵一处至少有四十万大军。”
    而且是真真正正的四十万,还都是上过战场的精锐,不掺一点假。
    以秦国现在的国力,是绝对无法应对这支军队的。
    众人脸色都变得极为凝重。
    这时,徐膺绪似乎想到什么,说道:
    “是否传信给波斯人、阿拉伯人,让他们防备敌人偷袭?”
    “最好让他们抽调精锐力量,协助我们作战。”
    李芳说道:“自然要传信给他们,不过……面对这种局面,他们还有多少可信度?”
    “不只是他们,还有曼苏尔,他本就是蒙古后裔,也不可不防。”
    众人脸色又凝重了几分。
    面对帖木儿四十万大军,这些人的忠诚还能剩下多少?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换成他们又会如何?
    答案让他们更加沉默。
    朱樉却笑了,说道:“还是太小瞧帖木儿了,其能成为安西霸主,又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众人也都是差不多的想法。
    之前通过种种手段,将帖木儿逼到了墙角。
    就等晋王燕王各自完成战略目标,就可以对帖木儿形成合围。
    哪知道,帖木儿轻易就解决了脱脱迷失,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现在尴尬的反而是他们。
    刚刚迁徙到高原立足未稳,防御体系也没有搭建完成。
    刚刚征服的各部族,也还没有归心……
    这可真是内忧外患啊。
    现在正是秦国最脆弱的时候,比刚刚来安西就面对帖木儿十万大军时,还要脆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