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151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阿奶说:
    “世人总以为,懒便是不好了。”
    “横竖不过两种罪名:一是无能,二是怯懦,仿佛这世上的活计,生来便该抢着做的,不做,便是罪过。”
    “所谓的勤勉,其实不过是旁人想让你多做些她好少做些的夸赞罢了。”
    “又不是不会做或者怕做,我只是纯懒得动弹。”
    “你也别太勤快。”
    “这人世间呐,少了谁的奔波,太阳也都照样东升西落。”
    尽管这样,许易水还是养成了勤快的性子。
    因为她想让阿奶、娘亲、阿娘还有姑姑都能少做一点,却也能过得很好和很舒坦。
    所以便想着自己多做一些。
    水缸是大青石的半圆形,边缘还能看见开凿的痕迹,里里外外都落满了一层厚厚的灰垢,缸沿还有一圈黑色的污渍。
    先用笤帚将缸里的落叶和灰扫除,再淋上水,整体都泡上一遍。
    一桶半的水便没了。
    锅里也烧开了。
    祖姑奶奶领着许易水去粮仓拿米粮,舂好的大米、玉米碎还有粟都用小布袋子装了起来,看上去要比灶台之类干净很多。
    祖姑奶奶要煮杂粮大米饭,许易水没让,只说晚上喝点稀粥就不错,门口地里的菜都长得很好,脆嫩脆嫩的,简单炒一下加点盐巴就很香了,还带着些微的甜。
    燕郊后山许易水的晚饭吃得很香,金麟台里后殿的苏拂苓却是连晚饭都吃不下。
    冬风寒凉,烛光摇曳,将深夜的金銮殿映照得忽明忽暗,殿内伺候的只留下了一个莲心,可八仙桌上,精美的菜肴已然凉透,苏拂苓甚至都没有抬手动过一双象牙筷子,垂着眸不知在想些什么。
    看着桌上摆着的两双筷子,莲心在心里暗骂御膳房没眼力见儿。
    “陛下,”莲心满脸忧虑,低声劝道,“您已经大半日不曾用膳了。”
    “若是饿坏了身子怎么行。”
    还是晨起上早朝前吃的那碗鸡蛋羹。
    “没胃口,”苏拂苓摆了摆手,“撤了吧。”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伤心无用,只是事发突然,她现在看着空荡荡的屋子,身体还没缓过劲儿来而已。
    再过上一些时辰,她饿了,自然就有胃口吃东西了。
    苏拂苓在心里宽慰自己。
    “陛下!”就在这时,值守的内侍急匆匆走了进来,俯身禀报:“陛下,陈相国求见。”
    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暗芒,苏拂苓揉了揉眉心:“宣。”
    屏风隔出的书房,穿着墨蓝色官袍的陈相国缓步走入殿内,朝着苏拂苓深深一拜:“臣,参见陛下。”
    “快快免礼,”苏拂苓从桌案后站起身,示意陈相国边上落座,“老师深夜前来,想必有要事,不必拘礼,快坐下说。”
    “前些时日,陛下吩咐老臣做的事情,老臣略尽绵薄之力,已经得到了结果。”
    落座于边上的黑檀木椅子,陈相国理了理官袍的衣摆:
    “苏寻真同意了。”
    陈相国缓缓说出六个字。
    殿内一时沉寂,只剩下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爆裂声。
    这是个好消息。
    苏寻真同意短暂的放下两人之间的仇恨,一致对外,将计就计,假降投诚,实则卧底来设计南蛮,这样一来的话,可以说,大夏和南蛮的这场仗,大夏几乎是必赢的局面。
    但同样的,也意味着,这场仗必须打,而且很快就要打了。
    南蛮不可能让苏寻真推脱太久,这样的机会,不会再有第二次。
    只是,战争就是战争,哪怕是必赢的战争,也一定会有伤亡,一定会动用大量的国财国力。
    “相国认为,这场仗,值得打吗?”
    良久,苏拂苓开了口,却是疑问。
    “陛下?”陈相国微微侧目。
    苏拂苓喃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有的人用武力谈论战争,看谁更强;有的人用道义谈论战争,看谁更对。
    可重走一遭,苏拂苓十分清楚,战争有时候不看军力对比,也不看谁是谁非。
    作为一个皇帝,她需要关心的是:这仗值不值得打?赢了又能得到什么?
    “不是朕不想打,”苏拂苓道,“只是动刀之前,总得先算一算账。”
    陈相国明白了苏拂苓的意思,点头:“兵书上有言,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威不战。”
    如果没有明确的利益,便不动,如果不能确保战争的结果,也还不到生死关头的时候,更不要轻举妄动。
    “和南蛮的这场仗,好处显而易见,扬我国威、振奋人心、收复失地,还能进一步守住边界。”
    “战争的损耗,自有取得胜利后,南蛮的进贡填补上。”
    “我的心和相国是一样的。”
    “大姐军报,近来南蛮频频挑衅,又是密道,又是和苏寻真勾连,南蛮的心,已非和平可解。”
    “这场仗我们必打。”
    大夏四面临敌,这场仗不止是打给南蛮看的,还有东夷北狄西戎。
    笃定,但并不影响她头疼,苏拂苓翻出放在桌案边上的堪舆图:“只是轻师十万,日费千金,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战争是冷冰冰的计算题,将士们的衣食住行费用、军械耗材,都不是能和稀泥将就的东西。
    一支十万大军,每天烧的钱,动用的士兵,拖垮的财政,总共要影响到七十万户家庭,打仗的决定是可以一拍脑袋就开始,可要怎么打,从哪儿打,用哪些人,都需要深思熟虑。
    战争的代价从来不在战场之上。
    沉默片刻,苏拂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黑暗中若隐若现的城墙轮廓:“这样庞大的一笔军费,从何而来?”
    “水灾才得以平息,户部前日才奏报国库空虚……”
    “这也正是微臣深夜叨扰陛下的原因。”
    有些慈祥的脸上露出极浅,却又即为真切的笑容,陈相国缓缓抬起手,摘下了自己头顶的乌纱帽:
    “臣这盘下了十余年的棋,终于可以有个结果了。”
    “不!”猛地转过头,苏拂苓眼中满是震惊与愤怒:“老师,区区南蛮,何以至此?!”
    “就当臣倦了吧。”
    比起苏拂苓,陈琬可以说是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两卷竹简:
    “这一卷,是臣拟好的罪奴填户制改革方案,我知陛下必会改制,自古以来,凡所改制,就免不了流血牺牲,以此来敲动一些人的心,让百姓理解,也让被损害利益的人,少些对于帝王的怨怼。”
    “孟寒雁这一步,陛下走得极好。”
    竹简轻轻放在桌案上,陈琬将另一卷递向苏拂苓:
    “这一份,是臣这些年来贪污的赃款目录。”
    “陛下看看,可够军费。”
    第133章 “待到人头落地的那一刻,臣的私库,就成了国库!”
    放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的身上,这话都堪称自寻死路。
    可不知道是不是苏拂苓的错觉,说完这句话的一瞬间,陈琬整个人焕发出了更为抖擞的精神,就连苍老的白发,都好似染上了飞扬的神采。
    “老师……”
    苏拂苓接过竹简,却并未展开,看着眼前带笑的陈琬,眸子里满是复杂。
    “臣了解陛下,所以陛下也不必再客套做戏,夜已深,也累乏了。”
    递出了竹简,明明是将自己的命脉交给别人拿捏,陈琬却好似松了一口气,大大方方地往椅子上一坐,椅背上一靠:
    “臣知道这是陛下想要的。”
    “这也正是臣想要的。”
    卸下了枷锁,年过五旬的陈琬身上竟然涌现出一股子少年意气来:
    “陛下可知,臣是哪一年的科举?”
    “自然记得。”
    苏拂苓道:“庆元三年。”
    “那一年中举三百二十一人,是大夏乃至历朝之最,举子入仕,如潜龙入海,群星闪耀,民间称那一年的龙虎榜为黄金龙虎榜呢。”
    因着选官入朝都是通过科举的方式,封侯拜相,加官进爵,所以科举考试的榜单,也被称作龙虎榜。
    “没记错的话,相国乃是当年的榜眼。”
    她的姑姑岳蓉,还有前工部尚书卢有仪等等,好多人,都是那一年的举子。
    陈琬摇了摇头:
    “陛下没错,但也错了。”
    “臣的确是庆元三年的黄金龙虎榜上之人,但臣并非榜眼。”
    “那年的榜眼的确也叫陈婉,不过她是女字旁的婉,臣是王字旁的琬。”
    “一直以来,都有许多的人都将臣与她弄混,陛下当年更是还未出生,大抵不知道,陈婉和臣其实身高长相也有几分相似,当时同窗好友时常说我俩很是乖巧可爱。”
    卢有仪每回听见岳蓉这样说她,都愤愤得牙根儿痒痒:
    【“你说婉婉乖巧可爱我不反对,你说陈琬可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