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155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相国在任期间,朝中要职尽数换成其旧友弟子,有功之臣多被排挤,凡与其意见相左者,贬谪流放甚众,是为结党营私,铲除异己。”
    “据告密者所言,相国近年来暗设门槛银,凡有官职调动,必先送礼,五品以上官员升迁,需银五千两,甚至三品以上官员升迁,相国也可左右,如此行径,使得有才之辈难以提拔,谄媚之徒却步步高升,是为徇私枉法,卖官鬻爵。”
    “以上所言句句属实,人证物证具在,还请陛下明鉴!”
    苏拂苓沉肃着脸:“人证?”
    莲心会意,即刻去了解情况,关清言还当真带了两个人过来,就在金麟台的大门外墙根儿底下候着。
    “传人证!”
    内侍官匆匆跑出殿门,又匆匆带了两个人回来。
    左边的女子个子稍微高一些,穿着件褐色的布衫,形容还算端庄。
    右边的女子身量要纤细一些,但穿的却是官服,整个人气度也更沉静。
    “殿下何人?”莲心压着嗓子质问。
    “草民黄静思。”女子大概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官员,如此大的阵仗,刚一走进金銮殿,腿就软了,整个人跪趴在地上,以额头触地。
    “草民乃是伊川郡狸水镇人,此次水患……”
    听到名字的那一刻,苏拂苓眼睛微眯,目光径直落了过去,这才看清,竟然是黄静思和孙黛青两人。
    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和帝王桌案与冠上珠帘,孙黛青仍是看清楚了龙椅上女人的脸,与自己所知所想的的确是同一张,却比先前见到的要光彩夺目得多。
    苏七,不,苏拂苓。
    现在是陛下了。
    黄静思将自己作为和陈相国同乡的人,是如何经历水患,如何与灾难搏斗,如何盼望朝廷的赈灾,又是如何发现赈灾银的缺失,如何生气愤怒找衙门告状结果被追杀……后来一路向北,想着相国曾是狸水镇的人,筹谋前去告状却发现背后主使这一切的竟然正是陈相国。
    她说得投入,也因为害怕而并未抬起头去直视上首的圣颜,余光轻瞟,也只觉陛下气势非凡。
    因此,黄静思并未发现,当今陛下的面孔,与曾在自己茶馆小歇的“妹媳”,有诸多相似。
    堪称一模一样。
    苏拂苓也听得了然,按照黄静思所言,陈婉只怕是在得知苏寻真的消息后,就已经开始布局“揭发”自己了。
    老师……怎么总在这种时候算无遗策呢。
    黄静思指控,孙黛青呈上账簿。
    这份账簿倒更像是原本,昨夜相国给她的应当是抄本。
    苏拂苓让莲心将账簿递给其他人看,莲心也明白,第一个就给了吏部尚书宋大人。
    那是的的确确的铁证。
    金銮殿中响起了窃窃私语,或惶恐,或不安,或惊惧。
    最后,目光都落在了跪在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置的陈琬身上。
    “相国……”罪证最后传阅到了陈琬身前,苏拂苓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哽塞,“你可还有何话要说?”
    “陛下。”
    陈琬缓缓站起身,扯了扯自己因为方才的动作,有些褶皱了的官服下袍:
    “臣出身微寒,家门不显,科考不佳,蒙先帝及陛下祖孙三代恩遇,得以位居高位,参与国事。”
    她这话不像是在说自己的罪状,反倒听着像是在扯旧情,于是有性急的臣子嘲讽:
    “相国这时候了,还有心情追忆往昔呢?”
    “不解释解释这账本的事情吗?”
    “解释?我看是狡辩吧!”
    只是陈琬好似全都听不见:
    “先帝常对臣说:大夏如今艰难,承蒙相国思虑。”
    “所以相国就是这么思虑的?”宋大人晃着手中的账簿,“昨日国库的银子,明日就被思虑到了相国家?”
    相国又如何?辅佐三代帝王又如何?
    如今还不是应当落下马去!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这个位置,也该换个人坐了!
    不知是不是想到了这,不少身居高位的大臣,眼里都闪起了异样的光芒。
    “……大夏根基尚浅,内忧外患,臣有三事,望陛下牢记。”
    一向恭谨的陈琬变成了一个小老太太,好似没有听到其他人的针对,只对着苏拂苓唠唠叨叨:
    “其一是选贤任能。国家兴亡,人才为本。不论是正直忠诚之辈,还是心怀不轨之徒,陛下一定要看清她们的目的,知人善用,方可安国。”
    “其二是轻徭薄赋。这一点陛下曾是帝女时候便做得不错,田地是根本,司农司乃国务,必定一再督促,稻米、小麦也好,外来的红薯、玉米也罢,都需多加培育,百姓吃饱穿暖,才能安居乐业,方可安国。”
    “其三是谨慎用兵,战争虽然能开疆拓土,却也必然劳民伤财。兵者,凶器也;战者,危道也。若非万不得已,若非时机成熟,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那是一双养尊处优的手,带着些微因为年老而崩出的枯槁青筋,陈琬缓缓摘下了自己头顶的乌纱帽。
    这个动作一出,意味深重,那些原本还想再落井下石,乘胜追击一番的大臣们,面露惊愕:
    陈琬,她想干什么?!
    “回望一生,臣入朝多年,为达目的,结缘深重,岁月如梭,眨眼间,臣已是白发苍苍。”
    “臣十七岁时,入京科考,住宿国子监,曾问,臣子当如何?”
    “国子监当时正在修碑匾,监生指着那碑匾告诉臣:”
    陈琬转过身,看向身后凝望着她的臣子们,好似回到了那年殿试,同窗三百二十一人第一次踏上金銮殿,十二根粗壮的铜鎏金盘龙柱撑起庙宇高堂,而她们也是这么望着她的: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相国——!”
    “陈琬!”
    第一声出自孙黛青,第二声出自政敌宋佩春。
    “老师——!!!”高坐在龙椅上的苏拂苓看见了自己从未想象过的一幕,兀地站起身!
    “咚——”
    鎏金的盘龙铜柱发出轻微的闷响。
    至此,庆元三年,黄金龙虎榜,文臣武将共计三百二十一人,在陈琬有预谋的撞柱声中,结束了她们的政治生涯。
    一鲸落,万物生。
    第136章 沉寂许久的燕山忽然来了群不速之客。
    人是死了,案子却依然要查。
    苏拂苓让禁军领了人将相国府围了起来,又赐了孙黛青金腰牌,派她继续查下去。
    孙黛青本来只是一个地方官,可既然陈琬借着这件事情,把孙黛青推到了她面前来,就说明是想用的。
    前世孙黛青也的确很有政见才干。
    孙黛青还求了把黄静思带在身边,一起查案。
    这人科举未中,官职是不可能的,想了想,苏拂苓也准许了,以侍卫协作之名。
    “陛下可是头疼又犯了?”
    金銮殿的后殿,苏拂苓坐在案牍前,不知是在看信还是奏折,看着看着,头便歪斜着靠在了手上,眉心紧皱。
    莲心一边往暖炉里加上安神静心的熏香,一边担忧地问询。
    微重地呼出一口气,苏拂苓点了点头。
    “我给陛下揉揉吧。”莲心赶紧放下了当前的事情,擦洗了手走到苏拂苓身后。
    莲心作为自小便一直跟在她身边伺候的人,除却性格等多方面的优点之外,按摩推拿也很有心得,苏拂苓确实头疼,浑身好似都难受着,便也没有拒绝。
    一边按照平日里苏拂苓的习惯为她揉脑袋上的穴位,莲心的视线微抬,轻易的看见了桌案上摆着的纸。
    那不是书信,也不是奏折。
    横七竖八的字迹躺在宣纸上,乍一看上去像是小孩儿练字时的无心涂鸦。
    但细看之下,莲心还是辨认了出来:
    【原料:一颗鸭蛋(若是鸡蛋用两颗,鸭蛋效果最好);半勺猪油;盐;半碗温水(米汤效果最佳)。混合搅散,冷水上锅蒸熟即可……】
    是一份鸡蛋羹的配方。
    莲心想起来了它的由来。
    这是当初许易水出逃的时候,陛下亲自去逼问立春时,立春递出来的东西。
    那日看管宫门的侍卫们都挨了十杖,立春却毫发无伤,甚至陛下还给了银钱放她出宫,莲心也不是没好奇过那纸上写了什么。
    居然只是……鸡蛋羹的配方?
    莲心再度看了一遍,的确是鸡蛋羹的配方,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再没有多出的一个字。
    “找到人了吗?”苏拂苓的声音有些哑。
    这个人指的是谁,不言而喻。
    莲心无声地摇了摇头:“龙虎卫带着獒犬去追,但只追到了乐安河边,气味便断了。”
    “想来许姑娘……渡河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