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302章荀彧西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吱吱吱...”防震马车在并不平坦的山路行驶,辚辚车声在山谷中回荡。车上的不是别人,正是新任许州知州荀彧。
    这一路上对关西变迁都是感慨不已,最深刻的莫过于坐着的这辆马车了。这是他途经洛阳时,担任提点铁路司的族侄荀攸亲自所赠送。
    乘坐这辆马车经过潼关,除了屁股难受点以外,竟然没有感受到一点颠簸。这让他发觉来洛阳时坐在那辆破车上,简直就是活受罪。
    很快,马车拐过羊肠小道最后一个弯的时候,视野终于变得开阔起来。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满眼绿色的耕地,蜿蜒的河川在流淌。
    这让他的思绪,同样出神起来。离开许昌的情景,他至今仍旧记忆犹新。主公曹操十里想送,拉着他的心感概万千。还明确和他说,可以在长安为朝廷效力。
    最后一次帮曹操办事,事成之后投身朝廷,这是他心中的腹案。但当曹操亲自准许并答应为他写荐书的时候,他原本坚定的内心不禁动摇了起来。
    毕竟曹操对他有知遇之恩,且现在正在曹魏最艰难的时候。他要是就此离去,又如何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为此,荀彧一路上都在纠结与徘徊之中渡过。
    就在这时,下坡放平稳后的马车忽然拉手刹停了下来。
    “车上可是荀文若知州?”
    荀彧眉头略皱,这是他的新官职,外界极少有人知道。因此看来,来的绝不是什么故人。
    心中如此想,荀彧当即便拉开了车帘。只见一个身穿青袍的官员正拱手,微笑谦恭地看着他。
    “我便是荀彧,敢问阁下所为何事?”
    “下官乃是礼部鸿胪招待官张松,特地奉命从长安过来迎接知州!”
    荀彧见这个名叫张松的青袍官员姿态大方,言语不亢不卑,不由暗暗点头。当即,也在车上拱拱手:“如此,有劳招待!”
    “不敢不敢!”...
    马车随即转而向北,来到了渭水之滨。荀彧在张松的带领下坐上了一艘与众不同的小船上。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这艘渡船是用踩踏作为动力的。
    两个船夫在后舱踩踏着奇奇怪怪的曲架,船只划破水面快速往北岸而去。而船头上,也有一个船夫手抓着一个盘装轮子,可以控制船只的前进方向。
    荀彧即使学究天人,置身其中也不免啧啧称赞。这种巧夺天工的器物,实在是令人大开眼界。同时,又不禁为关中取得的成就而震惊。
    相反,天下其他地方都是在原地踏步,只有兖州稍微好一点点。
    船只很快到达了北岸,当看到一直延伸至天际尽头的轨道,以及在上面平稳行驶的列车,更是惊讶得无以复加。
    “咔咔...”
    列车铁轮子与轨道缝隙之间的摩擦,发出了节奏均匀的声音。荀彧双手扒在窗口上,眺望着不断后退的山水。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农民,还时不时传来放牛娃的笛孔声,一派太平盛世之感。
    “知州可知,关中人民为何人人乐于耕种?”张松也看了一阵外面,试探地问道。
    “可是清徭薄赋之故?”荀彧对此要有听闻,关中是三十税一,天下最低。但是,长安朝廷却十足的财大气粗。
    “此乃其一!其二者,关中田地皆实行股份制。就是原有土地大户必须将耕地平分给农民,然后在收成中领取自己那一份子。对佃农再无管理权,朝廷另行资助或者对大户进行补贴...”
    荀彧听完张松关于土地改革的细节以后,叹之又叹:“唉,普天之下,也只有当今天子有此魄力了!”
    作为一个政治能手,荀彧知道其中玩利益平衡到底有多难。没有崇高的个人威望,是绝对不能这么玩的。
    “那是自然!凡是得益于种痘法的人,都在对今上歌功颂德!凡是得益于轨道方便的工商人,无不为今上立长生祠!凡是参观过长安烈士陵园的军人,无不立志为今上抛头颅洒热血...”
    张松明显也是刘协忠实粉丝,数着手指不可置疑地说道。
    眼前的所见所闻,令荀彧越发渴盼一睹多年不见的那张尊容。
    在东线延伸的潼关站上车,列车行驶了近六个时辰,终于到达了长安北站。从几乎平坦的大浮桥渡过渭水,进入了一个陷入沸腾的长安城...
    未央宫,椒房殿。
    随着伏寿和马文鸳肚子越来越大,刘协留在宫中的时间更多了。除了每天早朝以及政事堂大会议之外,基本都在宫中待着。同时,也想真正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责任。
    一阵古怪的乐器声和奇特节奏的歌声时不时从殿中传出,使得外面守候的宫女宦官忍俊不禁。
    不过声音制造者刘协却没有这个觉悟,手捧着新做出来的摇滚乐器——吉他,闭上眼睛用手指轻轻拨动。而肚子微微隆起的伏寿以及马文鸳则坐在不远处,静静看着。
    “盼望你没有为我又再度暗中淌泪,我不想留低,你的心空虚...”
    “噗...”马文鸳禁不住笑了出声,但见身旁的皇后伏寿专心致志,不由收敛起笑容。
    听刘协说这就是传说中的胎教,可以使未出生的小宝宝天赋过人。要是别人说的,她们一定置若罔闻。但出自天子刘协之口,就有不少人信之不疑了。
    比如现在,胎教已经传出的宫闱在长安城中流行了起来。就连吉他,也取代了传统琴瑟成为时尚乐器。不过刘协稍微不同于中原雅言韵调的歌声,却是难以模仿的。
    “是缘是情是童真,还是意外...”
    正当刘协唱得起劲,却是被外面的呼声打断。原来是张鲁投降张济的捷报,终于来到了长安。加上今天正是端午节,兴致高昂的百姓们禁不住敲锣打鼓大呼万岁。
    刘协这时想到了什么,也放下了吉他:“你们趁热把粽子都吃了吧,朕先去一趟前殿。”
    二女点头,想要送出殿外,却被宠妻的刘协止住。只得看着刘协背影,消失在黑夜里。
    武台殿,灯火通明。被提前通知的贾诩、弥衡均已来到,静静等待刘协的到来。而司马懿以及杨修两个同窗,都被刘协安排在南阳做事。
    刘协也没让他们久等,不多时就从殿外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
    “二位不必多礼,朕这次叫尔等来,就是参详一下军务。”刘协说着,把遮掩帆布拉开来。巨大的舆图,呈现在二人面前。
    这个大汉万里河山,都在着舆图之中。甚至各地兵力部署,都有记载评估。
    刘协拿起一根长木棍,圈了圈黄河中下游地区。然后棍尖,点了点邺城南边的相州。
    “自从袁术灭亡后,曹孟德越发不听从袁绍号令。黄河南北关系恶化,相信不就之后将有大战发生...”
    刘协将所得到的情报以及双方最新动向,和盘托出。除了时间不同,历史趋势惊人相似。袁绍虽然未能占据并州,不过依旧拥兵百万。
    而曹操虽然也拿下了两淮,不过实力与袁绍比起来还是太过悬殊了。
    “陛下,臣建议帮助曹孟德打败袁绍。我军只需大造战船,届时黄河一封锁在架上大炮,收回河南道指日可待...”
    弥衡思忖了片刻,随即也用小棍比划,将自己的意图说明。
    不过他终究还是嫩了点,或者说有些想当然了。刘协点点头,看向贾诩不置可否。
    贾诩若有所感,低着头眨了眨眼睛:“只看,陛下舍与不舍了。”
    刘协微微一笑,心中暗赞。姜果然是老的辣,一眼看破其中要害。
    “不舍哪有得?一个徐州换一个两败俱伤,如何算都值!”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令人揣摩不透的笑意:“洛阳的兵工厂,终于可以扩大规模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