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长安风云(三)
“咔咔...咔咔!”
长长的列车穿过广袤无垠的雪原,蜿蜒曲折的渭水被不断后拉。北风吹送着雪花,一片片飘落在地上。将渭水冰层覆盖得白茫茫,把掉光了叶的树木压翻。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夜。越是往长安这边人烟稠密的关中腹心地带行进,就越能感受到过年的气息。
古人过春节远比后世隆重,列车刚刚驶近渭南北站,就能听到河对岸传来敲锣打鼓之声。打开车窗远而望之,伏羲神社前舞龙醒狮热闹非凡。
“哇!”蔡琰从睡眼惺忪中醒来,透过车窗看见远处景象,坐了起来惊呼了一声。
“爱妃醒了?”刘协这才回过头来,取过一件大衣来到榻前给蔡琰披上。今次的洛阳之行,刘协自认为还没有上次去南阳陪伴爱人的时间多。
自然而言,内心对蔡琰颇感亏欠。
“夫君,我饿了...”蔡琰伸手抱住了刘协,伏在对方怀里撒娇道。
“嗯,为夫这就去让人做吃的。”刘协轻抚了几下蔡琰的后背,点头轻声细语。
也只有面对家人的时候,少些威严多些温情。而这点温情,却是刘协最为珍重的。
“但人家想吃烤串...”刘协刚要转身,蔡琰反而抱更紧。美美的双眸,看着远处的伏羲庙目不转睛。
刘协微微一笑,拍了拍蔡琰的手背:“好,朕这就带你去渭南吃烤串!”说着,当即下令让车夫在北站停车。
车手得令当即驱赶马匹转向,扳动操纵杆使车轮偏离原轨,在岔口出错开来,驶入停车专用轨中。这是轨道司经过多年摸索,取得的成果之一。
“吱...”尖锐的手刹声响起,列车平稳地停在内站台前。列车上的护卫,当即把周围闲杂人全部清走。刘协拉着蔡琰手,从车门处走出站台。
几天坐车,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反而让刘协一阵不适应。
就在这时,一个信兵骑着快马忽然从站外奔来:“陛下,长安急报!”
座山雕上前去接过火漆封口的竹筒,然后走回来呈上。刘协打开一看,顿时眉头一皱。这是来自政事堂的紧急通报,称长安动乱京兆府难制,请求他尽快回城稳定局面!
“陛下,要是有情况紧急就继续赶路吧!”蔡琰见刘协面色凝重,随即扯了扯他的衣角。
刘协偏头看了一眼贤良淑德兼备的妻子,心中更是愧疚。但人心这种东西是微妙的,小小的斗殴都会被无限放大。长安作为帝都所在,是绝对不能出大乱子的。否则这次东征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为了全局考虑,刘协不得不再次辜负爱人心愿了。
“加快速度,天黑前必须赶回长安!”
列车继续出发,不过刚走出不到十里就因为铁路积雪太厚容易出轨的缘故,不得不放慢速度。
而在风雪中骑马又容易失蹄,兼且黑夜将至,刘协的想法刚刚提出就被众人劝阻,只能怀着焦急的心情望雪兴叹...
太学生与官府之间的打斗虽然被扑灭,但各种地痞流氓却出来浑水摸鱼了,这些年长安经济蒸蒸日上,人民富足。想着不劳而获的混混,自然不会放过机会。
由于京兆府衙役警备全部去了抓学生,而政事堂为了不发生更大的乱像又不想动用城外的军队。这些地痞混混们便驱使着流浪汉,趁乱冲进店铺中明偷硬抢。
使得原本就人心惶惶的长安,更加混乱。打家劫舍、叫鸡不给钱这些本应不该出现在帝都的罪恶,都因为学生骚乱而被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股脑涌现出来了。
京中多间银行遭到无法无天的匪徒扫荡,他们光天化日之下打砸抢,将银行内的金库一卷而空。分赃完毕之后,消失在街道上。
长安七街十八巷,处处能听到小孩啼哭声以及大人谩骂诅咒之声。
政事堂当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并下令关闭各处城门。随后共同签字,调动城外一万大军入城保护各处衙门机关以及未央宫的安全。
城内如此兵荒马乱,城外的军民自然是对着紧闭的城门暗自猜测。甚至有人谋朝篡位的流言,也开始传播了起来。
“吁...”一个身穿羽林军衣甲的骑兵来到了建章宫前被守卫的军卒拦住,但随即他亮出了金牌,又立即给予放行。一人单骑,再次消失在雪影中...
太液池畔,一处被积雪覆盖了顶部的小屋。昏黄的灯火之光,从窗户中透出。隐隐约约的,可以看见人影在晃动。
对,这是火器局研发部的会议室,一干技术骨干正在开会。一张椭圆形的案桌放在中央,围绕在四周的椅子上坐满了人。局长左令居中而坐,目视着正前方一言不发。一个年方二十出头的青年,正在墙前一边拿着炭笔绘画图案,一边向众人解说。
“以往火器局所出枪支,皆是类似于火炮的样式,采取火药推动发射。不过无论是实验还是实战检验,都无法彰显其优势”
左令轻轻点点头,表示认可。因为火药枪操作繁杂且威力不大,一直受到军方的嫌弃,倒是准头偏差很大。要不是天子刘协时常以火枪兵作为护卫,这种劣拙不堪的武器必定会被唾弃。
加上受到天气原因制约较多,而且火药易燃易爆易误伤。所以兵卒们有时候宁愿自带一把弓,也不想扛这种比烧火棍还不如的东西。
当然,火枪并非一无是处。起码使用它不像弓弩那样消耗大量体力。只要点燃火绳然后瞄准,就能发射了。
弓箭手可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尤其是能够弯弓射大雕的控弦之士更是万里挑一。
“根据我个人的改进思路,认为应当先在枪管开始。能让火枪射更准更远,就是一大进步。而从枪管着手,就首先得弄明白火药推力明明能够将子弹打出至少百步远,实际却为何只有七十步?这到底是什么阻力在制约子弹的速度和距离?”
这青年似乎很是专业的样子,拿起枪管实物术语频出,连连向在座众人发问。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他们的手背上都有着同样的标志。
不错,他们正是当年张公庙那些幸存孩童。如今都长大了,并投身到了爱国事业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才华和智慧。
就在这时,门角处的铃声忽然响起。青年的话音一顿,其他人也双目齐刷刷地看向皮肤黝黑但却无须的左令。
因为会议室的铃声一旦响起,就是有紧急事情。左令温和地向大家歉意地点点头后,起身开门走了出去。这仅仅是一个小插曲,会议还在继续着。
左令出了门后,四周却并没有人影。倒是光秃秃的树木以及皑皑白雪充斥满了视野,还有在风雪中结起了薄冰的太液池,一派安宁静谧。
左令顺着小道越过了用池土堆积而成的土丘,如辕门一般的栅栏木架遥遥在望。而小道旁边树木上,却引着一条绷紧的长草绳。这条草绳从栅栏上方瞭望台,一直连接到会议室的屋檐处。
“局长!”守卫在这里的警戒兵,当即向左令抱拳行军礼。
“嗯。”左令点点头,越过大门打量着站在雪地上却同样抱拳的羽林卫兵卒:“我便是火器局长左令,你有何事?”
“陛下口谕,左令接旨...”这个羽林卫当即停止了身姿,严肃地把话音拉长。
“额...臣在!”左令先是一阵愕然,随即向这个羽林军半跪了下来。虽然刘协已经允许他不须行跪礼,但左令面对圣旨时依旧半跪,表明自己对刘协的拥戴忠心之情。
“长安局势严峻,朕恐迟则生变。卿可持朕虎符,调集大军进城平叛!但凡不服号令者,军法处置...”
左令接过了虎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此物的沉重坠手。
短短一句话,浓缩了刘协对他的深厚情谊。这一委托,就是将身家性命都全部交给了他。这一信任,是刘协登基以来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