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五百九十章西南往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婉心喝了一杯水,给胡护卫四个人打了个手势,四个人立刻分出来两个去警戒。
    婉心这才说道:“姑娘,事情闹大了。”
    宋小青心里那根弦就绷紧了。
    婉心继续说道:“他们是从林平行省过来的。”她放下杯子,伸手蘸了茶水在桌面上画出来一幅简易的地图,“姑娘,林平行省在大夏的西南,这里多山多林,山势较高,地形比较复杂,人烟稀少,但是物产还算丰富。
    “很多药材都是市面上稀缺的。这里出产的楠竹也非常好,行销全国,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只是毒物也比较多。”
    数百年前,这里便是大周最大的罂粟种植之地。罂粟带给当地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原本这里因为地形地势的原因,交通不便利,百姓生活困苦。
    正是因为罂粟的巨大价值,当地百姓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富裕生活,直到后来罂粟被大面积铲除。
    那时候,当地百姓还和官府发生了数次冲突。后来大周官府出面,把当地百姓迁出来,迁居到富庶的平原地带,并且分配了房屋和土地,还有一部分补偿金,才算是平息了此事。
    不过,尽管大部分百姓信赖和畏惧官府,可也有一部分百姓对官府的做法不赞同甚至是怀恨在心。尤其是靠着种植、贩卖罂粟发家的那部分人。
    所以,留在当地的人这样的人占了很大比例,此外还有一些是老人,出于故土难离的思想,不愿意远离家乡。
    原本西南便人烟稀少,经过这一次搬迁之后,就更加少了。因为当地的土地适合种植庄稼的并不多,要是去进山打猎或者说寻找野物,又充满了危险。
    相比较而言,种植和贩卖罂粟才是最好的维持生计的方法。他们未必不知道罂粟的危害,可是在他们看来,别人的好歹都比不上自己的衣食饱暖。
    当年,大周极为重视此事,历经多年,数次进山反复检验,要确定没有人去大规模种植罂粟。
    可当地百姓为了保住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便开始和官府的人斗智斗勇,渐渐形成了剽悍的民风。
    大周为了避免罂粟流毒天下,当年查抄铲灭的力度也是非常大的。当地百姓再怎么剽悍到底也不能和朝廷正式的军队抗衡,所以就算是有人偷偷种植,也是非常小规模的,还要选在不易被发现的隐蔽之所。
    大周还在西南设立了巡察司,每个月不定时进山巡察,一旦发现有人种植罂粟,绝对会从严发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震慑作用。
    所以西南出产的罂粟数量并不多,大多数都偷偷卖给了医馆、药铺。
    后来朝代更替,大夏取代了大周,原本曾经跟大周朝廷对抗过的西南百姓竟然对大夏的抵触是最强的,大夏立朝之后,经过了十几年的漫长岁月,才完全将西南收复。
    公允地说,大周对于西南的管理非常成熟而稳定,所以大夏便沿袭了大周的治理方式,对西南进行管理,多年来,并未出现任何纰漏。
    为了稳定,西南选任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是西南本地人,但认真算起来,他们都是许多年前,大周时期从内地迁过去的官员亲眷后裔。
    只不过经过数代繁衍,和当地百姓不断通婚,他们已经被同化为当地人了。
    大夏立朝之后,鉴于西南贫穷,又不适合开荒种地,为了保证当地百姓的生计,所以还专门去修了路,鼓励当地百姓种植楠竹,建立专门的驿站负责将楠竹运往全国各地。
    如此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就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虽然和富庶之地比起来,他们还算是贫穷的,但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已经不算差了。
    十几年前,西南干旱少雨,竹子大面积枯死,他们重新恢复了极端贫穷的状态。
    用茶水画出来的地图很快就干了,婉心重新蘸了水,在原本西南所在的位置画了一个圈,“这些年我在全国各地行走,走过了大夏大部分国土,但唯独就没有去过西南。”
    宋小青忍不住插了一句:“什么‘这些年’?你怎么说话这样老气横秋的?你今年能有多大?”
    婉心歪着脑袋俏皮地笑了一下,“姑娘,请原谅,我一直都没跟您说实话,我今年可不是二十岁,我都快要三十了。”
    “啊?”宋小青瞪圆了眼睛,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好么!难道她练的是那个返老还童的功夫?
    婉心笑着摇了摇头,“姑娘,我们在外头行走的人,对于易容改装颇有心得。再加上我们修习内功的人对于驻颜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才在外貌上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宋小青点点头,心里是非常羡慕的,可她也明白,自己没有那方面的天赋,现在弃文从武也太晚了,注定是学不会人家的驻颜之术了,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内外兼修。
    那两位护卫对于她们这样无聊的话题根本不感兴趣,可是鉴于婉心的身份,又不敢打断,只好耐着性子在一旁听着。
    宋小青很快就察觉了,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自己关注的重点不太对啊!忙道:“你接着说!”
    婉心重新把话题拉回来:“如今看来,西南的问题不少。虽然说大周当年的体制没有问题,可是有时候上面的当权者出发点明明是好的,底下的官吏却会硬生生扭曲了原本的意思,或者说是干脆钻空子,为私人牟利。
    “官匪勾结的事情,屡见不鲜,相信在西南已经是个问题了。
    “再有,原本小规模种植的罂粟,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大规模种植了,当地官府作为保护伞,遮挡的是上面的目光。
    “从我打探来的消息看,这一次他们贩卖的货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之所以选择在这里长久包房子,是因为他们需要在这里脱手。这一次不知是何缘故,买家迟迟不来。”
    宋小青在桌子上轻轻敲了敲,“到底是什么买家,胃口这么大?”
    “他们很谨慎,”婉心摇摇头,“我也只是趁机进去粗略看了一下,并没有特别的发现。但是这件事已经超过了我的职权范围,姑娘,我必须上报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