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一百四十九章 朝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陈禹的话,就像一滴水掉进滚烫的热油之中,整个朝堂瞬间就炸锅了。
    辛鸿名皱眉,“陈御史,前线战事错综复杂,其中来龙去脉我们远在遥遥京城,谁也不得而知。你到底有什么证据证明一切错在向老将军?”
    陈禹垂首,神色不改,“此战沛城死伤惨烈如此,难道还不是最好的证据?”
    “荒谬!”
    闻言,一名武将讽刺一笑,“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若是打了败仗就要下罪,那谁还当将军,谁还当兵,谁来保家卫国?谁来保护陈御史这样的有为忠臣啊?”
    他最看不惯这种人了。什么本事也没有,镇日只会参这个告那个的毫无建树。
    陈禹似听不出他嘴里的讥笑,依然坚持道,“胜败无常,但是有些伤亡若是明明可以避免,却还是因为因为人为疏忽而发生,这难道还不该追责吗?”
    “就算向老将军可能有错,眼下也当以战事为重。不是追究这些过错的时候。你此时在这里挑唆这些,不知安的是什么心?”
    “微臣只有一丹心。”
    陈禹朝文帝拜了拜,“正是因为战事紧张,微臣才斗胆挺身说这些话。先前一战,边军已经损失过半,微臣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另外一半也遭毒手。”
    “合着你的意思是说满朝文武就你一人头脑清醒,我们这些都是糊涂蛋了?”
    “微臣并无此意。”
    “我看你分明就……”
    “够了!吵吵嚷嚷,像什么样子!”
    文帝低喝,制止他们的争吵,“今日召诸卿来是为商议前线战事,不是看你们打嘴仗的。”
    “微臣该死,请圣上恕罪!”
    几人纷纷告罪,不敢再争辩。
    文帝鼻息一重冷哼一声,倏然转头看向人群中一直一言不发的辛烨,“太子,对陈爱卿所言之事,你有何看法?”
    闻言,有不少人才记起这次朝议,太子殿下也是在列的。
    原本太子身为储君,未来一国之君,本就应当在适当的时候参与军国大事。只因太子身体一直抱恙,太子参政之事才一直没能成。
    但看来,文帝对太子确实寄以厚望。看太子眼下身体才恢复,他便迫不及待地就已经将人带到身边学习了。
    不过他们原以为太子今日到来只是在旁观看学习。未曾想,文帝居然会征询他的意见。
    想到太子与向家之间的关系,众人忍不住你看我,我看你,面色各异。
    这或许是圣上给太子出的一道考题,也不知太子殿下会如何作答。
    是因私偏袒,还是大义灭亲?
    一瞬间,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辛烨身上。
    感觉到众人的视线,辛烨面色如常不见波澜,“父皇,儿臣以为陈御史所言,有它的道理所在。
    儿臣来之前也也看过沛城的地形。发现这里三面环山,又有大河阻挡,条件很是优越,易守难攻。
    当日敌军来袭时,向老将军若是紧守不出,而非贸然出兵,料想敌军也没那么容易找到突破口。
    是以,陈御史会质疑兵败乃是向老将军决策之误这事,儿臣以为是人之常情。”
    听见太子所言,众人不由惊异。
    太子殿下难道真要大义灭亲?失去了向家,岂非自断一臂?
    太子有这么傻吗?
    文帝闻言也目光一闪,表情微微变化。“太子是如此想的?”
    辛烨颔首,“只是看事看物也不能只看结果,刚才几位大人说的也不错。
    我等远在平定安宁的京城朝堂,对于前线战事具体情况如何知之寥寥,还是不要太过武断下判断为好。”
    “呵,说了等于没说。”人群中的陈禹忍不住嘀咕一声。
    其他官员皆是静默,他这一骤然出声,边上不少人都听得清楚。
    陈禹不由一惊。
    辛烨薄唇轻轻向上勾起。“陈大人说的是,对于没有掌握之事,孤确实无法如陈大人这般振振有词。”
    陈禹被刺的脸上一辣,他心有不服的直接质问,“说了这么多,殿下不过是在避重就轻,沛城之事是因向盛康之误这一件事,殿下不能否认吧?”
    辛烨摇头,“孤不否认。”
    向盛康棋差一招中了埋伏,本就是事实,根本无从争辩。
    “只是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阴谋阳谋各尽其招,一时不慎老马失蹄,阴沟里翻船的例子。古往今来多不胜数。”
    辛烨振声道:“孤想提醒一下,向老将军此番驻守西陲数十年,边地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陈禹口气生硬,“太子殿下身为向老将军的外孙,当然向着向家说话。”
    辛烨点点头,“陈御史说的对。孤作为老将军的外孙,当然向着向家说话。”
    嗯?
    百官一怔。
    辛烨一顿,气势陡然一升,“但是如今是在朝堂之上,议的是军国大事,没有什么爷孙亲情,只有储君,只有君臣,只有就事论事。”
    这话挑不出半个错字,陈禹也无话可说,也不敢挑。
    看着眼前人乍现的气势,他心头不由一颤。
    眼前人,是储君。是未来天子。
    文帝深深的看着底下锐意威压的辛烨,“那太子以为当下应该如何做?是阵前换帅,还是继续沿用向守则?”
    辛烨转头面向高位,“眼下战事紧要,不宜换帅,不如就让向守则继续,守住沛城。守住了便算他将功补过,若然守不住……”
    文帝语气里隐隐有什变化。“守不住当如何?”
    辛烨眼睫下垂,漠着声道:“若是守不住,便是无为之将。杀之,也不觉得可惜的。”
    从沛城出事的那一刻,向守则就只剩下这一条路了。
    听见这样的声音,官员们心底一寒。
    向守则好歹也是太子的亲娘舅,太子居然这也说的出口。
    可见天家却是无情。
    “既然太子大力举荐,那这边军主帅之职朕就还是留给向守则,望其珍惜机会,将功补过,不要辜负太子一片信任。”
    文帝的声音在大殿内环绕,不怒自威。
    下面的辛烨:“……”
    明明是文帝问自己,结果却变成了他大力举荐!
    乔行等一应官员均也不由一诧。
    圣上心底里想的到底是什么?
    文帝又问,“那向家的其他人呢?”
    “向将军尚且有将功赎罪的机会,他的家人更不该是罪人,谈不上如何处置。”
    “若事向守则最后守不住,向家人却趁着这段时间跑了,这个责任又该由谁来担当?”
    这个“谁”,不必问辛烨也清楚,文帝希望是他。但是辛烨这次说什么也不会再上当了。
    他手背在身后,凉凉地道:“既然父皇有此担忧,那边直接下令御林军,将向府围起,一只苍蝇也不许放手。若是丢了哪个,父皇找御林军治罪就是。”
    见他不上套,文帝神色不变,没再说什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