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四百零六章 天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沛城
    “启禀元帅,此役杀敌两千,还劫了不少粮草,总算小胜一场。”
    带头打先锋的何副将一脸兴奋,身上带血的战袍都来不及脱去,急急忙忙回来向向景阳汇报最新的战况。
    总是狨军骚扰突袭他们,这次他们干脆主动出击,出其不意攻击了狨军的一处据点,杀了人又劫了粮。干净利落赢得漂亮,终于是找回些场子。
    向景阳托起何副将的手,“何将军辛苦了。等将狨军彻底打退,本帅亲自向朝廷为何将军请功。”
    何副将推辞,“都是将士们的功劳,末将不敢居功。”
    天寒地冻的,不少人连走动都犯懒,更别说提起长刀长枪跟敌人血拼了!
    这次能获胜。是每一个将士用血肉拼出来的。
    向景阳道:“将士们的功劳本帅也不会忘记,你尽管放心好了。”
    “有元帅在,末将没什么好不放心的。”
    何副将喜形于色,感激不已,“末将代底下这帮兄弟多谢元帅。”
    向景阳颔首,不知道想到什么,骤然叹了口气。
    何副将不解地望着向景阳,问道:“元帅,咱们打了胜仗,您似乎一点也不开怀?”
    他回头望向外头,打了胜仗,底下将士们个个一扫阴霾,亢奋激动不已。
    向景阳垂眸,“本帅刚刚收到消息,南疆在狨国的支持下叛变了,联军突袭男南边守军,武英将军颜领亲自率兵退敌,不幸为国捐躯了。”
    听见颜领的噩耗。何副将神情一重。
    虽然身在不同阵营,但这一点不影响他对颜家的好感。
    这也正常,颜家三代为国守边,为朝廷为百姓立下赫赫战功,军中汉子少有不崇拜英雄的。
    唉,真是可惜。
    颜家第三代颜领的大名耳闻已久,甚是神往,本就还想着将来有机会能一睹武英将军的风采,没想到到……
    向景阳心情也很不好。
    身为两大武将家的接班人。他对颜领这个名字比任何人更是熟悉,因为从一出生起两人就一直被放在一起比较。
    颜领比他虚长几岁,学武比他早,历练比他早,什么都走在前头。成长路上,自己几乎是循着对方的足迹向前。
    年少意气时,他还厌烦过颜领的存在,要不是他,自己也不会被父亲逼得那么紧。
    虽然那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但是他偶尔还是会想起此事。
    骤然听见颜领牺牲的消息,他心情也很复杂。
    何副将叹气,收回神思,说道:“这也证明元帅之前的推断是对的,狨国这次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攻击沛城,只是想给朝廷一个错觉。以为狨军将从沛城进犯,调动其他地区守备支援沛城,反手却打南边一个措手不及。”
    怪不得这次他们突袭狨军据点那么容易呢,狨军将更多的力量分散去了南疆。
    南地不比西陲,那里没有风雪酷寒,士兵们操练起来更加容易,打仗打得起来。
    不像他们这边,顶多也就是像这次这般小打小闹,真要攻城夺地基本上不可能。
    想来就是料到这一点。狨军才胆敢将军力调离。
    “太奸诈!”何副将咬牙切齿。
    向景阳摇头。
    兵不厌诈,只怪他们棋差一招。
    何副将又问了,“元帅。那现在南地的战况如何?”
    向景阳叹了一声,“颜领虽然不幸,但颜家军还有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将撑着。现在姜老将军暂领守帅职务,应该能撑到颜广生赶回南边。”
    何副将听了一呼,“希望他们没事。”
    不管是南边还是西边,都是云国的疆土,住的都是云国的百姓,无论哪方被攻破,都是所有人不愿见的。
    “元帅,那咱们该怎么帮帮颜家军?”
    南地西陲相连,要是南地失了,打到他们这只是迟早。
    向景阳低头看着地图,“本帅还在研究。”
    何副将一听忙拱手,“那末将不打扰元帅研究。末将告退。”
    “嗯。”
    *
    西边南边相继爆发战乱,引得民心慌慌,朝堂内外的气氛也格外紧张沉重。
    而这种紧张的气氛终于因一块石碑的现世,被推向最高峰。
    正烨元年腊月初十,京城京郊一户人家在翻修老宅时,意外挖出一块巨石碑。巨石碑硕大。合十数人之力才能勉强将其移动。
    不少人听着觉着稀罕,纷纷跑去瞧热闹。
    拨去巨石上面厚厚的土层,石碑上的盘龙刻纹清晰可见,边上还刻着八个古老的文字。
    经过在场一位老儒者仔细辨认,最终确认这八字赫然是——德不配位,天将大乱!
    这是真正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石碑的现世引起了一阵强烈的震动。
    能引发天下大乱的上位者,除了当今那位,又还能有哪一个?
    这莫不是是上天在示警!
    所谓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子乃是上天派下统治百姓的,但是上位不德,上天必降下天罚。
    联想到正在战乱的前线,众人的心思还是起了变化。
    消息迅速传开,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
    众人惊惶恐惧,老百姓们忧心忡忡,有心人则借机不断煽动民心。
    不止是这次的战乱之罪落在皇帝身上,包括去年的瘟疫也被算在其头上,包括双生之事又被重新翻了出来说事,天降妖孽之言再度甚嚣尘上。
    谣言越传越多,越传越离谱,哪怕官府出动,也没能阻止谣言的继续传播。
    短短数日,辛烨从一个勤政有为的皇帝变成众口中的罪人,仿佛一切的灾祸都是他引发的。
    民间开始有声音要求皇帝下罪己诏,以平息上天之怒,早日收回天罚,还天下太平。
    这已经算是极温和的声音了,其中更不乏更为激进的。
    听着外面的传闻,辛鸢眉头深锁。
    像这种东西一看就知道是有心人玩弄的把戏,假借示警预兆之名,达成自己蛊惑人心的目的。
    但是偏偏信以为真的人不在少数,各种谣言随之而来。
    她不得不感慨古代的愚民政策,真的是太成功了。
    老百姓们没有自己的思考,别人说什么便信什么传什么,人云亦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