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 109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和乡试一样, 正式考试之前,季修等人要先去礼部报备作保。
    不然的话,谁也不知道今年到底有多少举人参加会试, 会不会有人打算三年后再考, 会不会有人路上拖延赶不上。若是按照全国举人数量准备考卷,凭白浪费了人力物力。
    报备作保之后,季修等人在客栈里等待礼部消息, 直到二月初九, 赶往京城西南贡院排队,进入会试考场。
    会试又名春闱, 刚好和乡试别称秋闱相对应。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 不管是什么考试,总是越往上考试越难。
    春闱自然也比秋闱难上那么一点。
    从入场到检查, 无一不严苛而肃穆,连带进去的东西都有严格规定,不达标准的一律赶出考场, 连进都不上进。
    殷父参加过一次会试, 有些经验, 在他的交代下,季修提前在上廊县就准备好了一切, 因此虽然来得晚, 但是并不慌乱,安全通过了检查。
    唯有一点,京城位于北方,天寒气冻, 北风凌冽。
    二月的早春时节, 即便是有号房的遮挡, 也让人难以忍受。
    季修身上穿着五层单衣,排队进入考场,不等考卷发下来,先放下考篮,匆匆喝了一口带进来的鹿茸酒。
    鹿茸酒名贵,是苏湘玉来之前特意为他准备的。
    季修一开始还觉得没什么必要,现在想想,多亏了她的固执。
    这样滴水成冰的天气,要是没有药酒暖身子,只怕连提笔写字都艰难。
    因为苏湘玉找来的鹿茸酒比较多,他还分了一些给殷家父子,如今不知道他们分到哪个号房,希望他们也能好好的吧。
    季修一口酒下肚,身体暖和许多,坐下来整理号房。
    号房比乡试时要更加严谨封闭,四墙全封,只留下一个小口子,用来发放试卷和食物,无需考生自己携带食物,以此避免考场走水。
    礼部事先派人来收拾过,号房还算干净,无需太过费心。
    过了一刻钟,考生陆续入场,季修所在的这一分考场人数到齐,主副考官入场,全场安静,考卷一排排发了下来。
    参加会试的举人数量多,今年大概有三千余人,共分了四个考场,主考官也设置了四位,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礼部提名,圣上钦点。
    除此之外,另有十五名翰林出身的同考官,负责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等手续,给主考官们打下手。
    主副考官不会真的一天到晚坐在会试考场里,打了一个转,便去后面休息去了,留下一排排的士兵看守,盯着举子们考试。
    季修静下心,整理考卷和稿纸,端详考题,冷静作答。
    整体而言,会试的题目和乡试大同小异,都是一样的套路,第一天考经义,第二天考策论,第三天考八股。
    只是乡试的时候,身边考生都是秀才,矮子里面拔高个,全靠同行衬托,稍微有些水平便可以获得前面的名次。
    而会试,整个考场里都是水平相等的举人,没有一个差的,再想拿到漂亮的名次,就要更用心一些,或者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言论,或者篇幅精妙,满篇华彩辞藻。
    不巧,季修身为一个活了几百年的老怪物,见解和辞藻都不缺。
    这次会试,他胸有成竹。
    ……
    会试和乡试有些不同,考试时间一样,总共考九天。
    不过和乡试不一样的是,会试两天半一场,中间可以回去休息一天,比乡试人性化一点。
    头天晚上考完第一场,上交考卷,第三天一大早就可以回家。
    举子们都十分激动,天色还没亮,周围便有喧哗声传来。
    大概对于他们来说,能够离开考场见一见家人是个十分幸福的事,只是季修孤家寡人,来京城只带着四五个下人,没有那种期待的心情。
    唯一让他感兴趣的,大概是回客栈之后能好好地休息一下吧。
    天亮之后,有人打开了号房的门,他提着东西离开考场,在客栈里和殷家父子碰了下面,交换了一下关于考题的答题方向。
    还没等再说什么,殷项的夫人站出来,满脸担心,又不太好意思地提醒道:“爹,夫君,事情明日再讨论也不迟,不如先休息休息吧?你们已经两夜没有好好睡了。”
    看着殷项瞬间柔和下去的目光,季修一愣,识趣告辞,回房间洗漱休息。
    睡着之前,他躺在床上,仰头看着头顶的床帐,忍不住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苏湘玉和苏灵儿。
    若是此刻,她们就在身边,或许他会对休息的一天更有期待吧。
    ……
    在客栈休息一天之后,二月十二,会试第二场开始。
    第二场的试题比第一场稍微难一些,题型更复杂,不过季修一样得心应手,答题,交卷,休息。
    三天后,会试第三场开始,情况同上……
    直到二月十七日早上,季修和一众举子沐浴着初升的太阳,离开贡院。
    这天是难得的大晴天,虽然时辰还早,却有朝阳悬挂,带来暖暖春意,
    这次离开,他们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了会试。
    接下来,就只需要在客栈里等待主考官和同考官阅卷,等待红榜张贴了。
    季修在客栈里休息了两天,写了一封信托驿站带回去,之后几天时间也没有闲着,去寻访了一下乡试时结识的一些朋友,加深彼此的感情和联系,还参加了好几个诗会,和殷家父子两人到处游走。
    三月初一,会试放榜。
    这一天没有诗会,大家都默契地等在各自的住处,打算时间一到便去礼部看榜。
    殷家父子都对这次的会试抱有很大期待,更是一晚上彻夜未眠,拉着季修讨论这次会试的结果。
    好不容易到了差不多的时间,殷项站起来:“我们出发吧。”
    看他如此期待的样子,季修实在不好说出自己在客栈等消息的话,无可奈何地站起来,随殷家父子一起出门。
    到的时候,红榜还没张贴出来,礼部贯常用于贴红榜的地方却已经站满了人。
    殷项有点着急,忍不住抱怨:“景之你啊你,让我说什么好?让你快点,你偏偏要坐马车,堵在半路上耽误了时间。”
    季修理亏,摸了摸鼻子,什么话都没反驳,低声劝慰道:“不管来得早还是来得晚,结果也不会变了,安心,别着急。”
    殷项叹息,话虽如此,可还是想第一时间看到结果啊。
    一群人顶着寒风不知道等了多久,忽然,人群里传来激动的声音:“来了来了,要放榜了!”
    殷项顿时激动起来,和殷父相互扶着往前挤,想要去前面看榜。
    季修只不过稍一转眼,眼前就失去了两人的身影。
    他微愣了一下,看看人山人海、仿佛看不见边际的人群,眉心微拧,担心出现踩踏事件,立刻提步想要追上殷家父子,可是红榜一出,周围的举子就失去了理智,哪里还能像刚才那样平静?
    大街上人声鼎沸,脚跟挨着脚尖,连个旋身的恐惧都没有,更别提追上殷家父子了。
    季修很快发现自己的行为无济于事,心里冷静下来,看了看周围,选择带着徐安抽身离开,让出地方给其他人。
    往前难,往后也难,但是距离短,很容易就挤了出来。
    徐安大为不解:“爷,咱们不看榜了?”
    “等人群散去一些再看也不迟,别出了事。”
    和他有相同念头的人不少,人群外站了一排等待的人,也多亏了他们及时出来,因为没多久,人群里真的发生了踩踏事故,好在拥挤的程度比较轻,礼部派人出来维持秩序,没出什么大事,不然放榜之日就要喜事变丧事了。
    季修在外面等了一阵,殷项披头散发地从里面挤了出来:“中了,中了,中了……”
    他嘴里喃喃着,眼睛亮得惊人,目光到处寻找什么,像个疯子。
    季修心里微惊,这不会是第二个范进吧?
    正想着,殷项的目光对上了季修,猛地一亮,扑过来抓住季修的肩膀,神情激动:“景之,中了,我们都中了,我是第五十八名,你是第一名,你是会元,会元!”
    会元?季修微怔,很快冷静下来,眼睛流露出满意之色,拱手道:“同喜同喜。”
    殷项呆住,像是看怪物一样惊讶地打量他:“景之,你是不是太平静了?”
    季修勾唇而笑:“早就有所猜测而已。”
    “佩服佩服,我是不如你,我看到自己中的时候,都要乐疯了。”殷项兴奋不减,摇了摇头,语气钦佩。
    季修摸了摸鼻子。
    其实他心里还是有些高兴的,只是经历过太多的事情,又对会元胸有成竹,所以才会显得平淡了一些。
    如果他不是会元,倒是能让他惊呆。
    毕竟活了几百年,比不过一个普通人,才叫笑话。
    季修很快转移了注意力,朝着殷项身后看了看,问道:“对了,明睿,伯父在哪里?”
    殷项一愣,缓缓转过身去,看了看空荡荡的背后,脸色僵硬。
    “我,我太高兴了,发足狂奔,忘了我爹来着……”
    季修:“……”
    他拍了拍殷项的肩膀:“你好好保重。”
    有礼部维持秩序,不会再出踩踏事件,所以这时候他并不算太担心身体健壮的殷父,更加担心的还是殷父出来后,会怎么教训殷项这个小兔崽子。
    小兔崽子殷项一听季修的安慰,并没有觉得开心,反而露出了比哭还要难看的表情。
    ……
    出季修预料,和殷父汇合后,殷父果然将殷项臭骂了一顿。
    殷项老实认错挨训,一句话都不反驳,诚恳道歉。
    殷父训了两句觉得没意思,叹气道:“算了算了,不怪你,要是我榜上有名,说不定也会抛下你这个臭小子。”
    这次会试,殷父再次落榜。
    好在殷父是经历过风雨的人物,就算两次会试落榜,也没有心态失衡。
    事实上,像殷父这样的举子再寻常不过,落榜两次或者三次,都是很正常的。
    原身之所以自暴自弃,一是来自于少年成名,没有经历过挫折,二是来自于周围人的嘲笑,三是来自于急功近利,想要报仇,三个条件叠加在一起,才会出现那些行为。
    从礼部回去客栈的路上,殷父就冷静了下来,还有空安慰季修和殷项,让他们不要骄傲自满,也不要害怕紧张,殿试好好表现,争取金榜题名。
    季修点头谢过。
    他这具身体没有长辈在世,苏老爷和苏夫人也不是什么懂大道理的人,从未和他说起过这些。
    如今殷父愿意谆谆教导,虽然没有什么大用,但是这份情意,季修领了。
    回到客栈后不久,就有快马报喜,季修和殷项都先后出了一顿风头。
    等贺喜的人散尽,天色已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本届会试总共录取了两百余人,考中者除季修这位会元之外,其余都称贡士,本月十五要参加殿试,再来决定最后的排名。
    而在那之前,季修和殷项随着其他两百名贡士到礼部报道,并参加复试。
    只有通过复试的人,才能获得殿试的资格。
    这只是在殿试之前确保考子没有作弊的一种小手段,并不正式。而本届会试的人都是真材实料,也没有闹出乱子,简单就过去了。
    复试过后,通过的人要在礼部学习一天入宫的礼仪,再分发一套贡士服,免得入宫的时候礼仪不整,冲撞了皇帝。
    三月十五,殿试之日,季修和殷项随礼部来人入宫。
    一般来说,殿试只要心态能稳住,比其他会试或者乡试都简单,因为只有一道题目,答完当场就会出排名,不需要煎熬九天。
    而且,只要实力不是下降得太快,引起皇帝注意,通常都会获封。
    还有一个没有说出口、只在众人潜移默化里变成规矩的潜规则,就是会试的第一名,只要不出漏子,通常都会是殿试的状元。
    皇帝日理万机,不可能亲自审核两百人的殿试,表面上说是天子亲临殿试,其实试题还是要交给礼部和大学士们检阅,甚至很有可能就是会试里的几位主考官。
    主考官没有道理自己打自己的脸,刚刚给了会试第一,转头又将这人贬去三甲。
    季修只要不过分,肯定会是状元。
    因为这个原因,殿试之日,季修心情平静,神情如常。
    最后的结果也和他想的一致,这次殿试并未改变什么结局,张贴于太极门的皇榜上,他依旧是那个第一名。
    其他贡士的名次也没出现什么大变化,前几名依然是前几名,后排也依然是后排。
    。殿试结果分为三甲,一甲有三名,是大众耳熟能详的称呼,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数百名左右,赐进士出身,三家若干,人数几十,赐同进士出身。
    不论大小,都能等到侯官。
    季修第一,为状元,封赏之后,参加杏林赐宴,带领无数进士踏马游街,春风得意,风光无限。
    ……
    殿试之后,季修在京城又待了些日子,一直等到吏部授官,才有了假期能够回乡。
    假期总归两个月,让他们回去立功名牌坊,祭拜祖先,处理好家务事,能够安心地回京城任官。
    回乡的路上,季修一直在思考,如何处置和苏湘玉之间的关系。
    老实说,一开始来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并没有想过做官,之所以执着于科举,不过是为了争一口气,为了完成原身的愿望。
    如果没有原身那些事,他可能会留在苏家,帮苏湘玉一起打理生意。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便是在这个轻视商人的时代,他也有做出一番大事业的自信。
    可是原身有遗愿,不能辜负他二十年的寒窗苦读,因此季修想了想,还是参加了科举,并且一路考上来,踏进了官场。
    只是,做官容易,苏湘玉这边怎么处理,却成了一个难题。
    苏家在上廊县是地头蛇,盘踞百年。苏湘玉不可能轻易地放下全部的家产,带着苏灵儿随他一起入京。
    他这边也不可能放下好不容易到手的官位,放下眼看就有可能实线原身愿望的可能,抛下一切,守在苏湘玉和苏灵儿身边。
    县令父子,必须死,在他们死之前,他怕是要和苏湘玉、苏灵儿经历一段漫长的分别日子了。
    ……
    季修返回上廊县,祭祖摆宴之后,和苏湘玉说清了自己的想法,获得苏湘玉的理解,又带着徐安和下人,只身回了京城。
    回京城后不久,他获得皇帝青眼,破格提拔,只做了一年的翰林便进入六部任命。
    在六部,季修一年三级跳,以一种让人心惊的姿态升官。
    百官质疑,只是皇帝信任爱重季修,不管不问,执意宠信。
    三年后,季修任吏部左侍郎,揭发了江南贪污大案,将江南的一众官员拉下马,雷厉风行,用狠辣手段震慑百官,从此以后再无人敢质疑皇帝的眼光。
    皇帝龙心大悦,还欲再封赏季修,季修却在这个时候,上书提出了丁忧一事。
    苏老爷过世了。
    和前世不一样,前世的苏老爷是在苏家出事之后才过世的,可是这一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苏湘玉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导致苏夫人恼羞成怒,经常在兴华院大发脾气,刺激到了身体不好的苏老爷。
    苏老爷面上看似没有什么,却抑郁成疾,无论怎么用名贵药材养着,身体还是一点点的弱了下去。
    季修作为苏家赘婿,等同于苏家半子,父亲过世,自然要丁忧守孝。
    他和皇帝提出此事,皇帝惋惜又不舍,暗地里不知道骂了多少次苏老爷死得不是时候,却只能答应季修的请求。
    不过,生怕爱重的臣子有不顺心之事,季修走的时候,他竟然特意下旨,赐了一支两百人的侍卫给他,护送他回乡。
    季修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八月,季修回到上廊县。
    走之前,皇帝执意升了季修的官,并声明此官衔一直悬空,等他回去。
    因此虽然季修身上没有官印,可是一路上路过的所有地方的县令,都不敢有任何不敬之处。
    到了上廊县,当年那位有数年之缘的县令甚至躬身迎接。
    谁人不知,季修如今是皇帝最信任的臣子,一旦丁忧结束回京,马上便可以进入中书省,成为实权在握的大官。
    沾了他的风,这些年苏家的发展不知道多么顺利。
    季修高中状元,三元及第之后,并没有遮掩自己的出身。
    一开始,皇帝对此还有些介意,后来得知季修为什么会成为赘婿,反而十分同情。
    今年的江南贪污大案,就是皇帝特意留给季修的,因为当年陷害季爹季娘下狱的那名县令,如今已经是江南某城的知府,如果皇帝不将这件事交给季修处理,可能季修就要错过亲手为父母报仇的机会了。
    只是皇帝大概也没想到,季修会处理得那么好,一次挖出了两百余名贪污官员,狠狠地震慑了朝中的不正之风。
    因为有了皇帝赞扬,季修赘婿出身一事就不再是黑历史了,满朝百官面上一句话不敢说。
    只有被季修打压得太狠的时候,才会在被窝里发泄地骂两句卑贱赘婿。
    当然,这句话是不敢说到季修面前去的,除非他不想要官帽了。
    季修如此风光,简在帝心,县令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讨好季修有什么问题。
    看到季修身后的御林军,他更是忍不住在心里夸赞自己有远见,皇帝如此看重季修,只等季修日后重回朝中,他这名小小县令,能沾一点光,便足够一辈子躺赢了。
    ……
    再说回苏家。
    距离季修离开,已经过去三年,苏湘玉专心打理家业,只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才会偶尔想起季修,在心里问自己:当年执意留在上廊县,没有随他去京城,会不会后悔。
    毕竟如今的季修,已经是她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可是她想了又想,觉得还是不后悔。
    苏家是她的责任。
    她从少年时代就为了日后接手苏家而努力,一言一行,直到如今,二十年的时间,纠缠半生,苏家已经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意义。
    让她抛下一切,为了一个男人而意乱情迷,她做不到。
    而且,那么多百姓依附着苏家生活,她要是放弃一切,变成一个季修后院的普通女人,那她前面二十年的辛苦岂不是一场笑话?
    直到,苏老爷过世……
    苏湘玉深受打击,看着父亲安详离世的面孔,心中茫然不安,忽然无比期盼季修的出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