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161章 爱折腾的少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在中国古籍的记载中,从东汉马援“击虏”那时候起,来自交趾的天花开始在中原传播开来。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征侧、征贰(一对姐妹),于交趾造反作乱,自立为“征王”。
    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汉光武帝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平定岭南,汉军一路势如破竹,次年五月,马援斩杀反贼征侧、征贰,传首洛阳。
    当时,南方被许多人视为“不毛之地”(当时也确实如此),那里气候炎热潮湿多雨,遍地都是毒雾瘴气,行军作战异常艰苦。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马援班师凯旋。回朝之后,在清查军队人数时,才发现几乎有近一半的官兵因为瘴疫而死亡。
    当时的“瘴疫”,其实就是天花,也只有天花,才能造成这么恐怖的死亡率。
    随后这种可怕的瘟疫便出现在史书当中,偶露峥嵘!
    隋唐时期,随着天下大一统,天花开始迅速的在北方大地潜伏,时不时就闹出点动静来,至于后来的明清时期,更是骇人听闻。
    明代医学家万全在《痘疹世医心法》中记载:“嘉靖甲午年(1534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
    清代时,天花几乎成了“皇帝杀手”!
    清朝的顺治皇帝,同治皇帝,都是死于天花。(其实是死于免疫力不足,要知道汉人已经被天花蹂躏了一千多年,多少会有点抗性)。
    也就是说天花的传播,有一个地域的过程,基本上是起源于交趾(现今包括广西广东越南在内的很大一片地区),从南到北发展。
    东晋时,天花已经偶尔出现在其领土靠南面的一些位置,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这里面就包括葛洪!
    此时赵川无语的看着葛洪,这个严谨的“科学家”,把两样东西放在赵川和顾恺之面前!
    “长康啊,你这几天把这件衣服一直穿着,五日内应该有效果。放心,很安全的,如果你发现赵川这家伙不对劲,就赶紧走。”
    顾恺之的大眼睛一直盯着葛洪,弄不明白这是要做什么,他也不太好意思问。
    “赵大当家,你就要辛苦一番了。把这个塞到鼻孔里吧。”
    葛洪拿出一个瓷瓶,想来里面就是种人痘的“痘苗”!
    哈?
    为什么我要和这个正太的不一样?
    赵川也是一脸懵逼的看着眼前的老头。
    顾恺之“穿衣服”就行,为什么自己却要用“痘苗”?
    “别想多了,你那个成功率更大些,不过长康那个安全些。”
    葛洪像是偷鸡成功的狐狸一样,笑呵呵的看着两人!
    卧了个槽,你暗算我!
    赵川已经无力吐槽,不过葛洪就在这里,他似乎不怕被传染,莫非……他已经种痘成功了么?
    “你们两个,也算是为天下苍生做了点事情吧。长康那个效果不太好,希望能行,赵大当家,关键还是要看你的啊!”
    说完,葛洪就用一块麻布,把它放进瓷瓶,拿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湿乎乎的,不由分说的插入赵川的一个鼻孔!
    “如果我估计得没错,你们起了水泡之后,我拿来作为下一次的痘苗,应该安全性高很多,然后一代代传下去,这痘疮应该就能攻克啦!”
    赵川和顾恺之两人面面相觑,既来之则安之,已经到这一步,再逃跑也来不及了,只希望葛洪这家伙能靠谱点。
    “我先去睡了,你肚子饿了叫我,我去做饭。”
    一路舟车劳顿,不知是不是被种了人痘的关系,赵川感觉有点累,直接回院子里的一个厢房就睡了。
    顾恺之年少老成,看着某人潇洒的背影,似乎有点感觉自己的决定太过于莽撞了。
    赵川是逍遥了,他想不到的是,陆家祖宅里,紫韵夫人和陆纳爆发了他们认识以来的第一次争吵!
    “你把我的智儿送到葛洪那里去当实验品了?还让他去种那个什么痘疮?陆祖言,你的心是石头做的么?我就这么一个儿子!”
    紫韵夫人那细长而白皙的脸没有一丝颜色。
    得而复失,是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承受的,比没有得到还要让人肝肠寸断。不能相认也就算了,眼睁睁看着儿子进火坑,这……哪个母亲受得了?
    “这是他必须经历过的一关,以后那可怕的痘疮就威胁不到他了,如果避不过,那…以后他遇到瘟疫必死无疑!”
    终于把赵川这个活蹦乱跳的小混蛋送走,陆纳今天心情特别好。
    本来打算跟紫韵在床上大战几百回合的,没想到对方从陆长生那里知道了消息,一回来就是顿劈头盖脸的大骂!
    紫韵这些年在陆家温柔如水,差点让人忘记她当初可是鲜卑的一个野丫头!
    “放心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以后他要有出息,就不能不经过这一关。世家是什么样啊,我最明白不过。”
    陆纳眼中精芒一闪,和所有的事情一样,这些都是套路。
    这个儿子,身份特别,他寄予厚望。越是这样,越是要磨砺,不能捧着,更不能让他回归陆家!
    “你当初说郗道茂必死无疑,让儿子去占占便宜开开荤,试试大世家嫡女的滋味,结果现在变成这样,他被郗昙威胁要入赘。
    现在你又让他跟着葛洪混,你不知道葛洪是什么人吗?整天弄的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把我的智儿弄出什么毛病怎么办。
    你让我怎么想?这些年我牺牲得还不够多吗?别的我不在意,你怎么能这样折腾我的智儿!”
    紫韵的情绪彻底爆发了!
    但陆纳不知道该怎么跟自己的女人讲。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缺的是机会,自己能创造的,也只是机会而已。
    如果赵川把握不住,那能怪他陆纳么。
    自己这个儿子身份尴尬,只有光芒四射,功成名就之后,才能掩盖身份上的缺失。不过话说回来,赵川身上的气质跟陆纳年轻时一模一样,让他这个当爹的看了就不爽!
    一哭二闹三上吊,紫韵折腾了一番,没什么效果,最后还是被陆纳哄上床,夫妻间人伦之乐不足为外人道也。紫韵甚至有再生一个的想法……
    “病毒入侵,已查明病毒源,上古天花病毒,致死率:45%,目前没有特效药,宿主体质特殊,治死概率增加10%。”
    一觉醒来,赵川脑子里就传来小秘书冷冷的提示。
    纳尼?致死率45%?
    画风不对啊!
    赵川以前看过一本书,说清代有医师种人痘,一百个孩子里有五个以上失败(不是死亡),这医生就当到头了。
    成功率高到你不敢相信。
    为何自己遇到的危险这么大?
    其实傻的不是赵川,而是葛洪。
    此时还分不清“生苗”和“熟苗”的区别,熟苗的治死率大大低于生苗,但效果是一样的,很不幸的是,赵川遇到的是“生苗”,而且他那个半鲜卑的体质,似乎还加大了危险性。
    莫非我会死于天花么…不是说穿越者有光环笼罩么?
    “有没有办法医治?”
    “没有,即使到了现代,天花病毒也是无药可医的。”
    小秘书的话让赵川万念俱灰,早知道那时候在东山竹楼就该跟谢道韫来一发,说不定能有个后代呢。
    “那顾恺之呢?他会不会得天花死掉?”
    “基本不会,他家里上一代有人得天花活过来了,存活率提高20%,再加上他只是穿的生病之人的衣物,综合死亡率仅仅2%,只要这两天没事不瞎折腾,不会死亡的。”
    哈?一个2%一个55%,这差别也太大了吧?
    “2000文斗积分,兑换一坛天花耐受膏(历史上确实有类似的东西),位于火炉旁三天,可有效限制天花病毒再生,宿主死亡率为0。”
    尼玛,吓死我了!文斗积分虽然重要,但不会比小命重要,至于在火炉旁呆三天,受罪什么的都是天意,大不了出来以后捅死那个可恶的葛洪!
    “那兑换吧,没办法了。”
    “是,已经兑换,在你的乾坤袋里,可供两人份使用。”
    有买有送,不错。
    不过很快赵川就知道厉害了。
    几天之后
    他的身体感觉极度不适。
    一直寒颤,高烧,全身乏力,头痛,腰背部及四肢痛,腹痛,全身痛。
    赵川一个坐在火炉旁边,小正太顾恺之非常细心的递上一碗稀粥,语气略带一些自嘲的说道:“葛神医说让你照顾我,结果我没事,你倒是病倒了。”
    顾恺之种痘非常顺利,现在身体已经开始产生免疫,虽然也是感觉不适,但已经处于恢复期。
    而某人虽然一直全身涂抹神秘药膏,也依然不能阻止他继续“病入膏肓”。
    还好这小正太不是个娇生惯养的普通世家子弟,而是少年老成,会照顾人的,不然这次赵川不死也脱层皮。
    食物每餐都会从特殊的“狗洞”了递进来,换下来的衣服直接烧掉,顾家的服务也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了,但赵川心里还是把葛洪恨得要死,想着出去以后怎么收拾这老头。
    乌衣巷的王家大宅,王孟姜的闺房里,这位小妹像是做错事的小孩一样,低着头不敢看自己的父亲王羲之。
    而她父亲正在仔细阅读她写的东西。
    王孟姜的胸十分平坦,低头就能看到脚脖子,她嘴角不禁露出苦笑。
    母亲担心她跟赵川搞一块,事实上她有些自卑,自己这姿色和竞争对手比起来毫无优势,还能玩什么花样啊!
    当年父亲被母亲迷住,不就是因为母亲的胸长得好看么?男人不都一个样?
    其实王羲之和郗璇之间是政治婚姻,但聪明而理智的王孟姜,常常会有自己的妄想和固执。
    “这是你写的?最近字练得不错嘛!”王羲之的语气很和蔼,看上去挺高兴的。
    这让王家小妹松了口气。
    “是我写的啊,本来打算交给堂邑(今南京六合区)的刘叔叔,让他小范围试试看。”
    王孟姜实话实说。
    赵川跟她说过,小范围试点,出了事也能掩盖住,成功了这里就叫“特区”,进可攻,退可守。
    堂邑是用来安置陈郡的侨民,位于建康正对岸,隔着一条长江。
    那里是谢家人的地盘(谢家人的老家就是陈郡),理论上是安全的。堂邑郡的郡守刘仕也是南渡之人,跟自己比较熟。
    为什么王羲之看到女儿写的东西很开心呢?
    因为王孟姜写的东西,不是什么女儿家的情怀,而是堂邑赈灾的具体办法!
    纵观历代的扶贫赈灾,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减赋、免征、平粜、赈济、借贷、安辑、抚恤等。
    减赋、免征,即减免税收;平祟,即在灾年平价调拨卖出粮食;赈济包括粮赈、钱赈、物赈、粥赈和工赈;借贷,安辑,抚恤什么的就不多说了。
    那些都是世家收集“家奴”的主要手段。所谓的灾年只是对平民百姓,对世家可是不一样的。
    “工赈”是赈灾诸多的措施之一。
    王孟姜写的就是“以工代赈”,让堂邑的灾民去修路,形成有组织无武装的半军事化“修路部队”,一户出一丁,养活全家,等灾难过后再来安置。
    “修路部队”和这些人的家庭分离,只要家里人能活下去,他们不会闹腾。
    王羲之掩藏着自己的情绪,他发现八个孩子里面,最贤能的居然是这个一向都不起眼的女儿。
    只是,办法虽好,但世家不是晋国的世家,而天下是世家的天下,一心为国,又有何好处?
    让她去试试也好,如果成功,这份功劳很快就会成为王孟姜某个哥哥的功劳,毕竟,一个女娃,难道还能做官么?
    “我让家里几个精干的仆从送你过江,把东西交给你刘叔叔,谈谈想法就回来,知道吗?你知道爹脾气的,要是闹出事情来,爹就把你禁足。”
    哈!终于自由啦!
    王孟姜像是苍蝇一样围着王羲之转悠。而对方眼中则满是忧虑。
    自家几个儿子,书法是不错了,但政务么……似乎远远比不上天资聪慧的王孟姜,自家一连生七个儿子,为何才能却在女儿身上?
    卑鄙是卑鄙了点,但哪个父亲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仕途上走得舒坦点?
    他看着女儿纤弱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愧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