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099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明月低头含笑的听着两位主子的对话,实在觉得自己现在就是很不合时宜的存在:“爷与娘子慢慢说,奴婢响起还有些事情未做完,先下去了。”
    拓跋仪随手拿起琳琅放在桌上的书册:“看来娘子回府后很是悠闲呢?”
    琳琅心中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闲?您老哪只眼睛看到我清闲了?您那些后院的事情还要我提个醒不成?
    “还好,还好,这多亏了爷的宠爱和庇护,才能让我有这样悠闲的日子过着不是?”
    拓跋仪自是听出了琳琅话中的嘲讽,笑着将手中的书册放下与她对视:“可有方向了?”
    “自然是有的,只是这是牵连有些大。”琳琅顿了顿:“你还要继续吗?”
    “牵连大?呵呵,爷就怕它没有背地里的牵连。”拓跋仪将细长的丹凤聚集到了方才放发簪的檀木盒子上:“做人臣子的,最重要便是一个忠字,若这个字都不能坚守,那他便是自掘坟墓。既然他不怕死的为自己挖了一座坟,爷我只能勉为其难的把他推下去然后掩埋好。否则,岂不是辜负了他那么辛苦挖的坟墓?”
    看样是拓跋仪一直都知道哪些暗里的事情,他只欠缺一个机会,一个将他们连根拔起的机会……
    “那我就放手去做了?”
    “嗯,你如此玲珑心思,爷自是放心的紧。”顿了顿:“若没事多余左娘子亲近亲近,她不及你的心思缜密,爷担心她应付不了那些脏东西。”
    琳琅理了理耳旁的碎发:“看来爷很在意左娘子啊!”
    拓跋仪意味深长的笑了笑:“她要比后院那些人干净很多!”
    琳琅脑海中回忆起左倾苑的模样,淡雅如莲,虽不及江映雪的美貌,也不及李夕月的高贵,但的确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爷都吩咐了,我自然要照办喽!对了,我明日要出门一趟!”
    “好,若有什么需要都可以提出来。若以后想出门便可自己出去,不用去与大夫人禀报!”语毕,拓跋仪便从腰间取下一块貔貅的挂饰交与琳琅手中。
    次日琳琅出府很是低调,就带了明月一人。
    马车走在宽敞的官道之上,因为寺庙远离闹市,故而一路走来都没有看到几个人。
    就在琳琅闲的昏昏欲睡的时候,马夫突然勒紧了绳子,马儿起身前蹄在空中蹬了好几蹬才安稳下来。
    一直与车夫坐在外面的明月受了不小的惊吓,等缓过来气息后,便跳下马车查看怎么回事。
    “姑娘行行好,救救民妇吧。民妇,民妇快要生了……”那民妇看上去二十多岁,此刻羊水已然破了一地,正躺在冰凉的地上疼痛的呼救。
    明月也是个心善的,见民妇这等痛快表情忙回身去告知琳琅:“娘子,前方的妇人好像快要生了,我们,要不要帮她一把?”
    琳琅自是听到了方才妇人的哀求,起身下了马车。
    那妇人见琳琅下车忙继续哀求:“这位娘子,您行行好带民妇一程吧,如今民妇当真是走不动了……”
    琳琅的眸子在妇人的肚子上看了几看:“你家住在何处?”
    “就在山脚下。”
    “好,我送你一段。将她弄上马车吧,仔细些她的身子!”
    明月与车夫得了琳琅的令,都忙不迭的上前,将妇人搀扶上了马车里。
    由于马车上多了一个特殊情况的,故而前行的速度快了许多。
    大约半柱香的功夫,琳琅将妇人送到了家门口。妇人的丈夫很是感激的向着琳琅道谢,而后抱着自己的妻子回了屋中。
    静安寺中,琳琅虔诚的向佛祖上了香而后行叩拜之礼。
    走之前琳琅安排明月去捐些香油钱,也算是心灵上的一种安慰。
    檀香,希望你来生可以投胎到一户好的人家,这样你便可以不用入这是这般为奴为婢,最后枉死……
    “这位娘子!”
    突如其来的声音将琳琅的思绪叫回,收了收思绪:“大师有何事?”
    那禅师细细的看着琳琅的脸:“娘子的面相可谓是贵不可言,帝王之相。”
    琳琅的心打了个突突:“谢大师吉言。可,大师却或许看错了!”顿了顿:“我就是一个妾氏,莫说帝王,恐连正室都不会坐上!”
    禅师淡笑,手中自若的捻着菩提做成的佛珠:“娘子此生坎坷,既然离开那处,便莫要再回……”
    琳琅看着远去禅师的背影,红色的袈裟套在消瘦的身上……
    莫要再回?回哪里?天蜀吗?
    琳琅笑笑的摇头:或许,此生我都不会回去了!
    空空荡荡的王宫,冬季里萧索的后花园。阴晴不定的白若言,还有处处与琳琅作对的柳素。这些种种的人或事都仿似离琳琅很远,远的就如前世……
    &
    明月将琳琅刚刚说的几味药材用水煮好,而后放温:“娘子可以净手了!”
    琳琅已然将出门时候穿的衣物换下,换上了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繁琐的便服。
    原本盘的高高的发髻也被琳琅散开,只从两次耳边取了些发丝在脑后随便挽了个发髻,用拓跋仪送的兰花发簪固定。
    “带回你将我换下来的衣物烧了吧!”琳琅一边净手,一边淡淡的说。
    明月看了看那衣物有些不解的问道:“这都是刚做的,而且娘子只穿了一次。为何要烧了?”
    “今日那妇人的血染上了,我家乡的风俗,不是什么吉利的事情。故而还是将它烧了吧,免得冲撞了些什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