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二公主有些诧异宋琳琅能拿到举人第一却不想再考下去,但也没多问,只问了些宋琳琅妹妹的情况,宋琳琅简单介绍了一下,二公主端茶送客。
宋琳琅在知趣地起身告辞前请求二公主给一道敕令,也好应付接下来官府调查的人,毕竟昨晚上发生了那么大的事,过堂的过场还是要走的。二公主没有犹豫很痛快地写了,盖上自己的印记,给了宋琳琅。
宋琳琅叩谢二公主,这才离开。
宋琳琅的恭敬二公主很满意,而刚才宋琳琅对她属下的人也是那么毕恭毕敬,更觉得宋琳琅是真心投靠,只是宋琳琅带来的这些消息叫二公主顾不上这些,宋琳琅离开后立刻叫来两个幕僚商量该怎样应对。
出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中午,宋琳琅转上正街的时候看到曹慕容一行向这边骑马奔来,心说,曹慕容,你来晚了!便懒得再看,直接回了家。
曹慕容不知道宋琳琅来,昨晚上设宴拖住官员来了次大行动,等杜家地那边不可收拾的时候才带着人赶往现场,一直忙到现在只喝了几口水,连喘口气都没顾上,不过她心情极好,赶到现场听说宋琳琅也到了,夫君罗氏也在,看样子受了伤,唯独听到慧君在时心里不舒服了一下,但很快就调整了过来,事情就要见分晓了,宋琳琅就要被牵连进去了,到时候看慧君还有什么话说!
一场大火一场混战,没想到还留下了这么多活口,曹慕容真觉得老天都在帮忙,叫大夫医治伤口,直接就在县衙开审上,本来还准备动刑,结果连废话都没用上,非常顺利地就拿到了想要拿到的口供。
宋琳琅竟然是个宗师!听到宋琳琅以内力重创的那些人口供,她很震惊,而且有铁姐姐亲口作证,不由得她不信,想起六姑姑那次事件,这样的话也就解释通了。
不过这样更好,更能说明你和那些燕卫案子有关,别看你是宗师,可和朝廷做对,那就是个死!
这时候的她才对宋琳琅动了杀心。
拿到这些人的口供,马不停蹄地赶回赤峰,直奔二公主这里,她要在第一时间内得到了二公主的敕令,抓捕宋琳琅过堂审讯,至于宋琳琅还能不能出来那就看她愿不愿意了。
宋琳琅打得也正是这个时间差,提前和二公主交代清楚,也就省了曹慕容这些麻烦了。
曹慕容忙活了小半宿,又忙活了一上午,兴冲冲地赶来将这些珍贵无比的口供交给二公主,没想到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答复:这件事二公主要亲自审讯,至于宋琳琅,她已经知道,不要曹慕容管了,而是叫曹慕容和信使一起回安城给一个人送封信。
出于对政治的敏感,叫她只是困惑了一会就有种不好的预感,可她却想不通,怎么会是这样?明明这些口供都是真的,都说了宋琳琅和燕卫的案子有关,就该抓她,而且二公主也相信这是真的,为什么还会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宋琳琅你到底做了什么,你到底做了什么……阳光温暖,曹慕容站在那却感到了寒意。
二公主当然要核实一下宋琳琅所说的,可这不代表她还能继续相信曹慕容,毕竟曹慕容还称不上心腹,而所核实出来的事实只会是宋琳琅给的事实,曹家和大公主余党勾结,制造了燕卫案子,又暗中结交太女,从中获利,无论哪种,曹家都完了,曹家一完,曹慕容在继承了曹家的爵位,又怎么能置身事外。
这就是宋琳琅设的局,在这个局里面关键两点,一个就是大公主余党的配合,而在陆西西地牵线搭桥,完美安排布置下完全没有问题。第二点就是二公主的反应,正如宋琳琅所说的,屁股决定脑袋,怎么想不用人操心,皇帝病入膏肓,迟早的事,那个位置你不争不代表别人会相信,即使别人相信,二公主也不会相信,何况还有以她为中心的集团也不会甘心,与其到时候束手待毙不如奋力一试,这两点也就成全了宋琳琅这个局,最终的结果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宋琳琅扳倒了曹慕容,二公主增加了政治砝码,陆西西扫清了拥护大公主后人的反对者,可以说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什么叫顺势而为,这就叫顺势而为。
接下来二公主亲审,宋琳琅几次被叫到公堂,因为有功名在身,不用下跪,只是陈清事实就行。
三个月后,安城曹家被查出与大公主余党勾结,制造燕卫案子、盗取金沙、安排刺客潜入宫中等等数罪,又牵扯出了一些不光彩的其他事,太女震怒,削去曹家爵位,判曹家家长和曹慕容秋后问斩,没收全部家产,曹家直系主仆均贬为奴隶,发配各处。
这件案子在安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远隔千里之外的赤峰不但和曹家有关的慧家听说了,无关的人都得到了不少小道消息,因为这边金沙的丢失、燕卫案子、第一大剧场朔方大剧场惨案都和曹家有关,所以官府布告也将这些一一写清,供人阅览。
当然这只是能对外公布的。
历来如此,不是什么事都百分之百的真实,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百分之百的公正,背黑锅,替罪羊,大有人在,曹家、曹慕容只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