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第382章 奥斯特里茨会战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12月02日,在奥斯特里茨村以西,维也纳以北120公里处的普拉琴高地周围的丘陵地带,拿破仑战争中少有的几次血腥大战爆发了。
    为了继续欺骗俄奥联军主动向法军发起进攻,在拿破仑的授意下,法军通往维也纳和多瑙河的右翼被调开了,南方的通道塔尔尼兹村和索科尔尼兹村被暴露在了联军面前,这让看到有机可乘的俄奥联军大喜过望。
    完全取得了俄奥联军指挥权力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采用了奥地利将军洛维特制定的作战计划。计划中俄军用巴格拉季昂指挥右翼前锋部队进攻桑顿山,牵制法军的主力。
    然后把俄奥主力放在左翼,向塔尔尼兹村和索科尔尼兹村突击,试图夺取这一地区,截断法军退回维也纳和多瑙河的通道,把法军逼进北方的山区去。
    拿破仑示敌以弱的策略执行的很完美,12月2日凌晨,俄奥联军凭借着波西米亚地区冬季特有的浓雾发动了偷袭。
    基恩米亚首先率领5000奥军组成的左翼前锋部队进攻了塔尔尼兹村,虽然有着浓雾作为掩护,但是早就做好防备的法军在村子外面挂满了空空的罐头盒子。
    奥军在浓雾中不能发现这些法军自制的土制报警器,因此奥军的行动被细心的法军哨兵给发现了。在法军哨兵的示警之后,偷袭战就变成了一场强攻战。
    虽然塔尔尼兹村内的法军只有不到2500人,但是在村子内已经呆了三天的法军,比奥军更为熟悉这个村子的地形,而浓雾掩护了奥军的行动,同样也让奥军失去了部队之间的联络。
    奥军本就低下的士气,再加上浓雾中不熟悉的地形,导致了他们很快就被人数少于自己的法军给击退了。
    奥军的第一波进攻失败之后,在浓雾散去的早上8点,多克托洛夫带着第一纵队的14000俄军赶到,联军的兵力一下超过了法军近7倍,原本地方就不大的塔尔尼兹村就这么被联军夺取了。
    俄奥联军的士兵正在为夺下了村子而兴高采烈的欢呼的时候,按照拿破仑的命令带着先头部队4千人赶到战场的达武,汇合了被击退的1千多法军,马上发起了对塔尔尼兹村的反攻。
    虽然俄奥联军的人数依然是法军的三倍以上,但是近卫军以士官生为核心的组织能力,远远超过了那些对自己的士兵毫无了解的贵族军官们。
    法军一个连队被击退后,马上就会分散到其他连队中,重新组织起进攻能力。而俄奥联军只要被击败一次,联军军官们就无法再找到自己的士兵,他们只能回到后方去重新收拢溃兵,无法再加入战斗。
    更让联军指挥官郁闷的是,联军只要有一个连队被打垮了,和这个连队相邻部队的士兵,也会在瞬间汇入到败走的连队中去。也就是说,法军每击败一个联军连队,就相当于击败了3-4倍的联军人数。
    刚刚夺下了塔尔尼兹村不到半个小时,报捷的消息才传到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面前,塔尔尼兹村已经再次被法军夺回了。
    亚历山大一世的嘉奖命令还没发出,塔尔尼兹村失利的消息已经传到他面前。感觉自己的脸面有些无光的沙皇顿时大发雷霆,他下令让自己的侍从官去训诫多克托洛夫,并要求其尽快拿回丢失的俄军荣誉。
    一直紧张的关注着,南方两个村子战情的拿破仑,听说达武已经赶到了战场后,终于放下了自己最后的担忧。这场战争中,他最大的担心从来不是对面的俄奥联军,而是达武的第二近卫军能否听从自己的命令,及时赶到战场。
    近卫军内部高度的凝聚力,让拿破仑一直深深感到忌惮。在布伦军营中他原本试图把近卫军拆散,洗去路易.查理在近卫军中留下的影响力,但是遭到了近卫军的抵制。虽然拿破仑最后选择了妥协,停止了对近卫军的拆分,但是对于近卫军的不信任感,让他在战争中一直把达武的近卫军当做后备军使用。
    法军序列中战斗力最为强大的第二近卫军,在乌尔姆等一系列战役中,没有立下多少功劳就是这个原因。而近卫军第五师的格鲁希则很识时务,他完全投靠了拿破仑,并清洗掉了第五师内的劳动党及路易.查理的崇拜者。
    虽然近卫军第五师因此成为了拿破仑身边的警卫师,但是拿破仑马上就发现了第五师的战斗力迅速下滑的事实,之前的第五师官兵即便是面对三倍之敌,自身伤亡超过三分之一也依然能保持着战斗力,但是现在也就是比其他法军的战斗力强上一些罢了。
    正是在这种对比之下,拿破仑才没有对第二近卫军进行全面的清洗。让达武的近卫军决定这场大战的关键部位,南方通道的防御作战任务,一方面是看在近卫军的强大战斗力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想用尽快击败俄奥联军,稳定法国国内的形势,就必须要借助第二近卫军的力量。
    而对于是否遵照拿破仑的命令,在限定时间内赶赴战场,第二近卫军内也是有着不同意见的。近卫军以费利埃为首的军官们,认为拿破仑之前就想着肢解第二近卫军,这次战争中又把第二近卫军丢在了无关紧要的位置,不让第二近卫军赢取属于自己的荣誉,因此有必要为这个背叛了王太子的科西嘉人卖命吗?
    更有一些人大胆的提出,不如就此直接返回巴黎,发动政变迎接王太子回国,让法国重新沐浴在王太子的仁慈之下。
    然而更多的受过爱国主义教育的中下阶层军官认为,拿破仑和俄奥联军作战,是为了法兰西的安危而战。在这种时刻反对拿破仑的命令,无疑是背叛了法兰西。
    看着近卫军内部出现的这些激烈争论,达武不得不站出来压制了这种分裂内部的讨论。他选择了尊从拿破仑的命令,为法国而战。
    并带走了大部分激进的支持作战命令的军官,然后把其余部队交给了费利埃。离开之前,达武单独对费利埃诚恳的说道:“路易.查理殿下自建立近卫军以来,在军中宣传的从来都是,近卫军要为法国而战,要为法国人民而战。
    即便是西哀耶斯发动了政变,殿下也从来没有派人来通知我们,要求近卫军发动对巴黎的攻击,接应他返回法国。我并不认为殿下会赞同你们的想法,在法国面临危机的时候,近卫军没有出现在对付外敌的战场上,反而向法国的心脏进军。
    费利埃先生,我希望你能重新考虑自己的想法,你的决定也许可能让殿下蒙羞,让国民因此而唾弃殿下的名誉。我将带走那些不支持你的想法的军官,剩下的部队将由你来决定,到底是向东还是向西。”
    达武带着第二近卫军的部分部队,在拿破仑要求的时限之前赶到了战场,并在最关键的时候夺回了塔尔尼兹村。达武的行动让拿破仑松了一口气之余,也获得了这位法国执政的信任。
    而费利埃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还是带着部队向东,跟着达武的足迹前进了。一方面是他觉得达武说的不错,路易.查理殿下显然不会欣赏他的举动;另一方面没有了达武的第二近卫军,是无法联络和压制法国国内的那些路易.查理的支持者的。费利埃可不想费劲了千辛万苦之后,结果却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
    费利埃带着剩余的第二近卫军赶到战场后,索科尔尼兹村正战况激烈着。索科尔尼兹村有塔尔尼兹村的三倍大,刚好建立在大路边上的丘陵上,是扼守南下通道的要点。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对于这里投入的部队也就最多,有伦格朗指挥的第二纵队(俄军12000人)和普雷斯比斯维斯基指挥的第三纵队(俄军10000人)。
    而驻守索科尔尼兹村的法军也有将近万人,索科尔尼兹村和塔尔尼兹村的驻守法军属于同一只部队,是苏尔特军的一个师12000人,师长是列格朗。
    索科尔尼兹村地方宽阔,位置险要。列格朗把师主力和指挥部安放在了这里。当法军面对兵力悬殊的敌军进攻时,士气高昂的法军没有流露出一丝胆怯。
    俄军凭借着优势力量攻下了索科尔尼兹村,但是法军很快又发动了反击夺回了村子。接着俄军指挥官重整部队,再次攻下了索科尔尼兹村。
    列格朗此时发觉自己手中的兵力已经不足,而俄军正在抓紧修建工事,正在他犯愁的时候,费利埃带着近卫师赶到了。在近卫师的支援下,法军再次夺回了索科尔尼兹村,至此南方通道的要点依旧掌握在法军手中。
    亚历山大一世在俄军夺取了法军主动放弃的普拉琴高地后,就已经有些被突如其来的优势冲昏了头脑。他此时考虑的已经不是能不能赢取这场战争的胜利,而是要全歼法军不让拿破仑逃走的巨大幻想之中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