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走回去
顾予安在公交站台上坐了很久,今天的公交车也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晚点了,一直到下午四点才来了一辆车。
上了车,司机戴着口罩眼神示意她扫码,顾予安掏出手机,却发现没电了,该死的,她暗骂了一声,刚才心情不好一直在听歌,手机都自动关机了。
没办法,她硬着头皮和司机道:“司机师傅,我的手机没电了,能不能通融一下?”
司机不耐烦道:“没电了就下车,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
态度很凶,旁边的乘客都朝着她投来疑惑的目光,顾予安无奈只好下车。
公交车远去,她心中的孤寂感觉更加的浓烈,本来就没什么钱,难道要打车回家吗?又要花费不少的钱吧。
她看了看自己手机微信和支付宝里面微薄的几千块钱,咬了咬牙,决定还是走回去。
和顾予安分别之后,沈誉迟直接开着车去了一家附近的酒吧,和顾予安分手,他心里难过,只是因为是个男人,加上他的性格本来就是内敛,情绪不外露的,即使心里难受压抑的要死,表情还是那样的冷峻。
这家酒吧是他的一个朋友老王开的,见沈誉迟少见的大白天来酒吧,老王远远的就看见他了,心中惊讶,热情的迎了过去。
“沈大少爷,今天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呀。”老王伸手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沈誉迟板着脸,坐在一个角落里,阴沉沉的开口:“给我上你们这里最烈的酒。”
“你没事吧?心情不好?喝酒伤身啊。”老王毕竟还是他的朋友,出于关心多说了几句,沈誉迟摇摇头:“我现在不想说话,只想喝酒。”
“好吧。”老王见他不愿意多说的样子,只好识趣的走开了,唤来手下:“把酒窖里面最名贵的几瓶红酒拿上来。”
五分钟后,沈誉迟的桌子面前就摆了十来瓶瓶子精致的红酒。
老王笑着指着那几瓶酒道:“这些都是从芬兰运送过来的,那个国家的人啊,最喜欢喝烈性酒,那里也是抑郁症高发的国家,难受的时候也喜欢喝酒排解心情。”
他坐了下来,轻轻道:“悠着点喝,有什么事叫我,我先去忙了。”
沈誉迟也没有回应他,直接就拿起一瓶酒,倒满了一杯,咕咚咕咚喝了下去,这不是一般的红酒,刚入口淡如水,咽下喉咙却如同硫酸一般烧灼嗓子。
“啊……”他忍不住喊了一声,果然独特,生理上的疼痛,哪里比得上心里的痛,他的眉毛都皱成一团,拿出手机,点开顾予安的朋友圈,却发现只剩下一条横线,发送过去一个问号,被删了好友。
心突然又绞痛了几分,沈誉迟惨然笑了几声,喃喃道:“既然你把我删了,我也把你删了吧,各自安好,再见。”
删掉顾予安的微信,他叹了口气,继续闷头喝酒。
期间沈天齐打来好几个电话,他都没有接,急坏了沈天齐。
在餐厅吃饭的沈天齐,打给顾予安发现关机,打给大哥没人接,“这两个人到底在搞什么鬼?”
他皱起眉头,叹了口气:“真希望他们好好的。”
而另一边,顾予安将手机放在防水的斜挎包里,真的就这样一步步走回去了。
这里到医院附近,起码也要两三个小时,何况是下着瓢泼大雨,周围打着伞的路人都朝着她投去异样的眼光。
但是情绪已经跌倒了谷底的顾予安现在的确没有精力去顾及别人的眼光了。
走在路上被瓢泼大雨冲刷,从头到脚,被淋透了,雨水都掩盖住了她的视线,伸手擦一把,再擦一把,才能看清前方的路继续走。
“就算我一无所有,我还有我妈,没什么好哭的,我要坚强,日子还要过下去。”顾予安一边哭一边笑,就像一个精神分裂一样。
三个多小时,她真的奇迹般的走完了,也并不全是为了省钱,更多的,还是有一种赌气的心理,她觉得自己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打击,失去了爱人,好像只有这样被大雨淋着,才能够缓解心中的苦痛。
晚上七点半,她回到了出租房,家家户户都已经亮起了灯,她看着这万家灯火,心中的孤寂无法言说,心脏好像被人绞碎了一般,行尸走肉般的回到了房间,锁上门,瘫坐在地上,的确累,脚都长出了水泡,身上又冷又湿,无比难受,洗了个热水澡,才缓过劲来。
躺在床上,开始为未来担忧。
如果背后还是有人继续用照片针对自己的话,那么她绝对找不到任何体面的工作,最多只能找清洁工之类的吧?
点开招聘的软件,清洁工的招聘信息还是有很多的,这个活儿又脏又累,只有上了年纪的女人才愿意做,工资也还过得去,上万的也是有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吃苦了。
为了妈妈的医疗费,她决定放下面子,去当一个清洁工。
当一切已经决定好了,打算好好的睡一觉,沈天齐的电话又打了过来。
“安安,你没事吧?为什么白天打你手机关机了?”
顾予安心里闷闷的,说不出来的苦楚:“我和你哥已经离婚了,下午办的手续。”
话音刚落,她就听到沈天齐那边惊讶的喊了一声:“你说什么?你和我哥离婚了?为什么?”
顾予安叹了一口气:“你哥自己也是愿意的,所以,我们已经都没有任何关系了,你也不要打电话过来了。”
挂了电话,她又关机了。
沈天齐放心不下,又给沈誉迟打去一个电话,还是没人接,沈誉迟已经在酒吧里面喝的不省人事了。
“兄弟,差不多行了,我送你回家吧,你这样,肠胃要受不了的。”老王拍了拍他的肩膀,沈誉迟已经意识不清了,但是还是机械般的喝着酒,好像是赌气一样。
老王陪着他,又叫来两个兄弟:“你们快点帮我把他抬上车,他这样会出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