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3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但永远不要小瞧人们的生存能力,被隔绝在南洋的华人迅速抱团,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势力。
    因为性格和擅长的能力不同,当地华人总共分成了两大势力。
    一股是以商人为主组成的,主营业务就是商业。
    在被大明抛弃后,主动和当地土著部落结合,迅速融入当地。
    另一股则是由张士诚残部、海盗等组成,他们自己找了一块地开垦农田定居。
    当然,耕田并不是主业,或者说不完全是主业。
    他们还兼营另外两项业务,海盗和收保护费。
    商人集团可谓是天然的劫掠对象,所有人都以为双方的关系会很差,表面上看也确实如此。
    但事实上……
    看着趾高气昂离开的一群土著,申季亮愤怒的道:
    “这群黑猴子,我真恨不得将他们碎尸万段……”
    许柴佬安抚道:“他们就是为了讨要一点钱财罢了,商人以和为贵,能花点钱消灾也是可以接受的。”
    申季亮有些不满的道:“许大哥,被这么欺负,你真的一点都不生气吗?”
    许柴佬忽然叹道:“生气又能如何?我们不过是被母国抛弃之人罢了。”
    “在这偌大的南洋就如同无根之萍,只能小心翼翼求生。”
    闻言,周围人瞬间都沉默了。
    之前有天朝上国之民的身份,他们在南洋地位很高。
    各部落首领、各国国主,对他们都很是礼遇。
    洪武十四年,一切都变了。
    大明开启海禁,他们这些在海外谋生的人就成了弃民。
    很多嫉妒他们富裕的土著,开始试探的向他们伸手。
    一开始只是耍赖碰瓷,后来演变成公然收保护费乃至打劫。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大明或许有万般不好,可只要他还在发出声音,就足以保护他们了。
    当大明不再发出声音,他们什么都不是。
    今天他们来这里贸易,船只还没靠岸就被收了好几次保护费。
    本来跑这一趟,能赚取数倍的利润,现在能盈余一倍就算幸运的了。
    也难怪大家伙儿都很生气。
    申季亮是这群人里最冲动的人,依然大声说道:
    “怕什么,退让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要我说,直接联络李首领,集中所有力量狠狠的给他们来一下子。”
    “让这群黑猴子知道,咱们明人也不是好欺负的。”
    听到李首领这个名字,许柴佬脸色一变,呵斥道:
    “闭嘴,你想害死大家吗?”
    申季亮不服的道:“怕什么,就是给他们知道了又如何?”
    许柴佬苦口婆心的说道:“土人就是忌惮我们明人抱团,所以我们才要装作和李首领不和,打消他们的警惕心。”
    “要是让他们得知我们有联系,必然会对我们出手的。”
    李首领叫李奇义,是张士诚水师的一名偏将的儿子。
    张士诚战败,那偏将带着十几条船和几百号人逃到南洋,后来将家人也接了过来。
    李奇义就是那时候下南洋的。
    后来就接了他爹的班,成了海盗势力的首领。
    为了降低南洋土著对他们的警惕心,海盗集团和商人集团故意表现的不和。
    实际上暗地里一直保持默契合作。
    商人集团为李奇义提供资源和情报,李奇义则暗中替他们解决很多麻烦。
    比如有些部落做的很过分,就会让李奇义他们出手解决。
    至于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反抗……
    许柴佬继续说道:“别的不说,只要土人不许我们的船只靠岸贸易,就能将我们活活饿死。”
    “是,我们也可以和李首领他们一样,以耕地、打渔、劫掠为生。”
    “可是你想过这样的日子吗?你们谁想过?”
    众人都连忙摇头,经商多好啊。
    申季亮也悻悻的闭上了嘴巴。
    许柴佬见众人都不吭气了,也就不再说什么。
    但心中却非常的无奈。
    他岂能不知道退缩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可他们的人数太少了。
    算上李首领他们,加起来也不到一万人。
    除去老幼妇孺,能上战场的就两三千人。
    靠这些人和当地土著打?
    别做梦了。
    就那么点人,死一个就少一个。
    就算一路胜利,人没了又有什么用?
    更关键的是,失去了大明这个后盾,他们没有那个资本和土著做对。
    他们是商人,需要和不同的人做贸易才能活下去。
    以前没了土著,他们还能将货物贩向大明。
    现在没了大明,他们只能和土著做生意。
    双方真要打起来,土著只需要不和他们贸易,就能将他们困死。
    倒是可以学李奇义他们,自己找个肥沃的小岛耕田打渔。
    可他们世世代代的都是商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旧业难舍啊。
    更何况,经商虽然会被收保护费,可也比种地轻松赚钱。
    许柴佬也早就看透了盟友的本质,就是一群商人。
    别看提起土著大家都恨的牙痒痒,真要开战一个比一个退缩的快。
    正是因为认清了这一点,他才一直当和事佬,能忍则忍。
    也正因为对盟友认识太清楚,他更有一种怒其不争之感。
    难怪历朝历代都瞧不起商人,确实是有原因的。
    他虽然也是商人出身,却自认为和别的商人不同。
    他更懂大义,识大体。
    其祖籍泉州,先辈一直从事海贸。
    他从小就在船上长大,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家学渊源又善于管理,处事也较为公道,是年轻一辈里的头面人物。
    本来他还有种种理想抱负,可随着朝廷一纸诏书,一切都化为泡影。
    他成了大明弃民,就只剩下活着这一个目标。
    一开始他也很恼恨大明,这么大一个国家,竟然被区区倭寇给骚扰的闭关锁国,将我们这些百姓都给抛弃了。
    你还有什么脸面自称天朝上国?
    真关起门来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啊?
    但随着时间流逝,吃了太多没有母国保护的苦,他心中的恨意虽然没有消失,却多了一种强烈的期盼。
    希望有朝一日大明能取消海禁,能允许他们重为大明子民。
    是的,恨意和期盼同时存在。
    人心有时候就是这么复杂。
    想到这里,一个身影不由自主的浮现在脑海里。
    岑信通。
    此人两年前出现在马尼拉,自称是在大明犯了罪逃过来的。
    南洋很大,但圈子很小。
    尤其是在吕宋范围内,出现任何一个陌生人,许柴佬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他看到岑信通的第一眼,就知道这个人不简单。
    之后就派人时刻盯着,果然发现了异常之处。
    岑信通没有任何营生,却有花不完的钱。
    每天出入各种喧闹场所,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很明显是在打探消息。
    许柴佬一度以为,他是某方派来的探子,准备对马尼拉不轨。
    但很快他就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岑信通不只是打探吕宋的情况,而是在了解整个南洋的情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