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文阁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9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祺微微点头,这一点高层几乎都知道了。
    也是很少有人愿意和陈景恪为敌的原因。
    因为你不知道他啥时候布个局,将你给装进去了。
    李善长继续说道:“最开始的时候,他还需要游说皇帝和群臣,获得大家的认可,来推动某些事情。”
    “到后来,情况就变了,是事情推着事情在走。”
    “他只需要在关键时刻,嵌入一个新的环就可以了。”
    见李祺一脸迷惑,他想了一下说道:
    “就如滚雪球,最开始的时候,他需要把雪球滚起来,推着雪球走。”
    “在雪球滚动的过程中,会有新的雪加入进来,雪球会变大。”
    “当雪球足够大的时候,就开始靠自己的惯性移动。”
    李祺露出了然之色,然后又提出了一个疑问:
    “可是当雪球足够大的时候,也会脱离他的掌控吧?”
    李善长说道:“这是难免的,一旦大势形成,就不是个别人能改变的了的了。”
    “这也正是他最恐怖的地方。”
    “他知道雪球会往哪个方向滚动,提前将雪撒在雪球前进的道路上。”
    “到目前为止从未出过错,雪球一直在按照他的布局前进。”
    李祺点点头,这一点他也知道,可是……
    “这些和这篇文章有什么关系吗?”
    李善长肯定的道:“有,所有的布局,不论多高明,最终都要有个收束的点。”
    “他所有的布局,都收束到了这篇文章,或者说是《大同世界》之上。”
    李祺再次面露不解,这篇文章他也看过,怎么就没看出这些东西?
    李善长不禁有些失望,这儿子是一点都没继承到他的能力啊。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老二李芳在秦王朱樉那里混的还不错,听说长进很大。
    即便如此,李善长最喜欢的依然是李祺。
    没别的,孝顺。
    而且李祺才能也不差,当年主持黄河改道,后续又去陕西主持封山造林,做的都非常不错。
    如果不是碍于他这个当爹的一直在中枢,早就位列朝堂了。
    现在他正式从内阁致仕,李祺才被召回中枢任职。
    李善长也只是略微感慨一下,接着就开始为儿子分析自己的发现:
    “你试想,如果陈景恪在十年前提出‘大同思想’,会是什么局面?”
    李祺回道:“恐怕会被视为狂妄之徒,皇上也会疏远他。”
    李善长说道:“不是恐怕,而是必然如此。”
    “他用十几年时间证明自己的能力,然后再拿出大同世界,获得了皇家的支持。”
    “别看现在读书人一致声讨,但等大同世界出版,都会乖乖的去买,去解读。”
    李祺显然并不认同,说道:“您这推测也太牵强了,好像他之前做的一切,都是为发表这本书一般。”
    李善长顿了一下,说道:“是我没说清楚,他做的那一切,自然不单单是为了发表这部书。”
    “而是在十几年前,他就已经开始为这部书的发表做布局了。”
    李祺质疑道:“您从哪里看出来这一点的?”
    李善长说道:“有两点是最浅显的。”
    “其一,他在很早之前,就将佛道两教降服,否则今日佛道不会站在他这一边。”
    李祺皱眉道:“这……他降服佛道,不是为了限制宗教,并让两教去教化四夷吗?”
    李善长说道:“那不过是一石多鸟而已,打压驱使佛道的方法很多。”
    “单纯的打压驱使,一样可以达成以上的目的。”
    “他为何选择先打击,再降服,然后合作呢?”
    “若当时他没有选择打压之后再合作,让佛道两家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两家又岂会在今天站出来帮他?”
    李祺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
    佛道两教当时被打压的确实很惨。
    可是在之后的一系列合作中,两教的影响力却扩大了数倍,影响范围更是延伸到了海外。
    现在佛道两教支持他,不再是因为强权压迫,而是跟着他能得到好处。
    如果没有后面的共赢,两教不但不会帮他,还会落井下石。
    “可……万一是巧合呢?”
    李善长反问道:“那么方孝孺怎么说?”
    李祺顿时说不出话来。
    都说陈景恪擅长下棋,可是方孝孺这步棋,直到现在都有很多人不明白。
    主要是,这步棋一直未能体现出必要性。
    要说之前帮陈景恪和腐儒们打嘴仗……换个人也一样能做到。
    甚至那些嘴仗打不打其实都无所谓。
    因为皇帝已经决定使用他的政策了。
    可是陈景恪在这步棋上花费的功夫,却是非常大的。
    别的不说,引导方孝孺悟出唯物学,一手培养出一名大宗师。
    这种投资史无前例。
    可是现在,大家终于明白这步棋的作用了。
    虽然还没有看到《大同世界》的全貌,但仅仅是从报纸上这篇文章,就能窥探到。
    这部书必然更倾向于唯物论。
    有方孝孺之前的宣扬,大家都对唯物论思想有了一定了解。
    大部分人,都已经接受了唯物论存在的事实。
    现在《大同世界》发表,大家也更容易接受。
    对相关内容,也更加容易解读。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方孝孺的唯物论思想,他贸然提出大同世界思想,会是什么后果?
    很可能大家看都看不懂,更遑论去解读了。
    李善长这会儿也觉得饿了,摸了摸桌子上那碗面条,不冷不冷热正好。
    于是端起碗,抓起一颗大蒜,呼噜呼噜就吃了起来。
    一气将面条吃完,他抹了抹嘴,看着沉思的儿子,说道:
    “如果这两件事情,还无法让你相信。”
    “那么去年太上皇突然废除理学,这总该没有什么争议了吧。”
    李祺叹道:“我信了,安平侯的布局,真的是环环相扣啊。”
    然后他不可思议的道:“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做准备,人真的能看那么远吗?”
    李善长也同样感叹的道:“生而知之啊,说的就是他。”
    “比起学识和才能,他的这种耐心也让人敬佩。”
    “换成其他人,谁能忍耐十几年一点风声都不露?反正我是做不到。”
    李祺自然知道自家亲爹是什么脾气,那真的是从来不懂得什么叫藏拙。
    还缺少容人之量,绝对不会容许有人压自己一头。
    要是他掌握了什么高深的学问,早就拿出来炫耀了。
    别说是自家父亲,就是自己,也不可能十几年不露出一点痕迹。
    陈景恪是真的做到了,从来不在外人面前,暴露一丝一毫的相关想法。
    哪怕是被人质疑、轻视,哪怕别人在他面前谈玄论道,都能一言不发。
    这种心性和忍耐力,太强了。
    李善长再次拿起报纸,指着上面的某部分内容,说道:
    “你看,他并未否定理学,也没有否定任何一家学派。”
    “对于先贤的学说,都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之前的很多学派,为了证明自己的学问更优秀,会对其他人的思想进行否认。
    别的不说,仅仅是一本《论语》的诠释,狗脑子都出来了。
    都宣称自己才是掌握了圣人之意,其他人的解读都是对圣人的曲解。
    李祺想了想,确实如此,不禁赞道:
    “安平侯的心胸,非一般人所能比也。”
    李善长摇头道:“他的心胸确实开阔,但之所以能如此大度,我以为更大的原因在于,他的立意就与前人不同。”
    李祺面露不解。
    李善长解释道:“前人著书立传,都要假托是解读圣人之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